土体变形对土水特征曲线(SWCC)的影响显著,采用初始孔隙比作为变形指标,利用 VJ Tech 固结仪对粉质 砂土进行 SWCC 曲线的室内试验,研究了不同初始孔隙比对 SWCC 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初始孔隙比对 SWCC 的影响在低吸力范围比较显著,在高吸力范围则不明显。通过将孔隙比引入到与进气值有关的模型参数中对 Fredlund-Xing 模型进行了修正,建立了不同孔隙比影响下的基质吸力–含水率–孔隙比空间的土水特征曲面模型,即 SWCS 数学模型,并采用所提出的 SWCS 模型来预测土体变形后渗透系数的变化。采用所提出的 SWCS 模型分析了坝 体心墙的压实程度对防渗效果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当心墙的压实程度不同时,同一时刻心墙截面的流量与主要受 饱和渗透系数支配,即与 e3 /(1+e)成正比。
2024-11-20 iGeo
以麻黄沟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渡槽为例 , 采用 AD INA有限元分析软件对其进行有限元建模 , 重点分 析了钢筋预应力的施加方法。经分析指出 : 在 AD INA分析软件中 , 初应变法适合杆单元 , 降温法适合体单元。
2024-12-12 iGeo
应用 ADINA 有限元软件对某启闭机房框架结构在外振源影响下的振动响应进行了模态及时程计算分析, 得出静 力以及动力响应结果, 并参照规范对结果进行了复核分析。
2024-12-12 iGeo
鉴于传统强度折减法对岩土体强度参数(粘聚力和内摩擦角)进行等系数折减,难以真实反映岩土体稳 定性的缺点,以某库岸复杂岩质边坡为例,运用大型有限元软件 ADINA,建立边坡有限元模型进行动力分析, 采用双折减系数法计算地震荷载作用下边坡的地震响应,研究粘聚力和内摩擦角的折减关系,得出了边坡的 动力稳定安全系数,并与传统的强度折减动力分析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传统的强度折减动力分析法可能 稍有夸大边坡的安全裕度;采用双折减系数法进行动力稳定分析可行且更合理。研究成果可为边坡动力稳定 分析提供参考。
2024-12-12 iGeo
针对碾压混凝土6.2m 翻升模板施工工艺的安全问题,基于有限元原理,借助 ADINA 软件建立大模板 整体结构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了碾压混凝土模板在各浇筑时间荷载工况下的形变和应力最大值,并以澜沧 江乌弄龙水电站碾压混凝土工程组合大模板为例,获取现场浇筑中应变试验实测值与有限元模拟结果进 行 对比。结果表明,6.2m 模板满足施工安全性要求,基于三维有限元仿真分析模板变形量和应力符合安全性 要求并未超出设计容许值,结合现场试验实测数据也验证了有限元分析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可为其他大模板 安全施工提供借鉴。
2024-11-28 iGeo
切线模量法方法简单、参数少,易于工程应用,研究表明在计算常规尺寸的基础时具有较好的精度,而对于 筏板这样的大尺寸基础时,当计算深度较深时,存在计算沉降偏大的问题。为此提出了考虑初始切线模量沿深度增大 的高级切线模量法,通过与实际工程案例和小应变有限元数值计算方法结果比较,高级切线模量法能更符合实际,进 一步发展完善了切线模量法。
2024-12-20 iGeo
基于七参数流变模型的堆石料流变分析已在面板堆石坝应力变形分析中得到广泛采用,但目前关于该流变 模型参数对于坝体应力变形的敏感性研究还不够深入。为此,本文采用正交试验法,以公伯峡面板堆石坝为依 托,以坝体最大沉降位移V、面板挠度 δ 和面板顺坡向应力 σ 作为敏感性分析的主要试验指标,进行七参数流变 模型参数关于这些试验指标的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对指标V、δ、σ来讲,因素m1的影响最大,其次是b和 m2,这3个参数的敏感性作用显著;而 α、c、d 和 m3 对各指标的影响不够显著,参数敏感性低。因此,在采用 七参数流变模型进行面板堆石坝流变分析时,应将 m1、b和m2 作为流变参数分析与选择的重点。本文研究成果 可以为面板堆石坝流变分析时合理选择流变模型参数提供参考依据。
2024-11-20 iG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