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合理评价某节理岩质边坡稳定性,将节理网络有限元(JFEM)与Rosenbluth点估计法相结合建立边坡节理网络概率模型。计算结果表明:天然状态下该边坡整体稳定性较好,但浅表部有部分岩体由于风化以及结构面相互切割的影响,易形成不稳定块体以“滑移-拉裂”的形式失稳。本文的分析方法考虑了结构面非贯通、随机发育的特性以及岩体强度参数(内摩擦 角和黏聚力)的变异性,使得评价结果更加合理、可靠。
2024-12-05 iGeo
受不良工程地质条件、降雨、历史上无序排土等客观因 素影响,广东省大宝山矿李屋排土场高陡边坡极易产生滑 坡、泥石流等安全事 故。为充分保障矿山安全生产,采 用 多 种数值分析方法相结合的手段对李屋排土场边坡稳定性进 行了综合分析。通过现场实地调研与试验研究确定了排土 场边坡岩体力学参数,利 用 Slide软件对排土场二维模型进 行数值模拟,对失稳边坡进行堆置参数优化,采用 Geostudio 以及 FLAC3D软件进 行 了 进 一 步 计 算 校 核,多 角 度 定 量 分 析了排土场稳定性状态并最终提出了相应的稳坡措施。结 果表明,3-3剖面安全系数不满足规范要求,边 坡 产 生 滑 坡 的风险 较 大;FLAC3D、Geostudio与 Slide的 模 拟 结 果 较 一 致,多种模拟手段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准确且合理。最终根据 模拟结果提出了“分台阶排土+堆置反压平台”的治理措施, 为矿山开采提供了安全保障,同时也为露天矿排土场稳定性 分析提供了技术指导。
2024-12-04 iGeo
以某水电站修复工程坝址左岸 1 470. 00 m 高程以下边坡为例,通过地表地质测绘、分析前期勘察成果,研 究边坡坡脚崩塌体形成的机制、边坡岩体中结构面组合及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利用国际常用的边坡稳定分析软 件,对边坡稳定性作出了地质评价,提出了边坡加固措施的地质建议。建议中针对崩塌体部位的处理已完成,实施 后效果良好,有效减缓了边坡的再次崩塌风险,对类似工程边坡处理提供了经验参考。
2024-12-04 iGeo
露天矿软弱基底排土场边坡在降雨工况下,岩体的强 度、黏聚力和内摩擦角受严重影响,且岩体受地表水和地下 水的静力和动力作用,降雨严重影响软弱基底排土场边坡的 稳 定 性。 利 用 Geostudio 软 件 Bishop 法、Spencer 法、 Morgenstern-Price(M-P法)、Janbu法和 Sarma法5种极限 平衡条分法进行自然工况和降雨工况的二维排土场模型综 合性数值模拟试验,通过 AHP法对边坡稳定性安全系数进 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工程设计方案在各工况下的安全系 数均较大;降雨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显著,李屋排土场边坡 稳定性安全系数随雨量增加而减小。研究方法为软弱基底 边坡稳定性分析提供了一套较为成熟的范例。
2024-12-04 iGeo
地下硐室围岩因结构面存在稳定性显著降低,且受结构面影响难以进行力学参数室内试验测定,导致不同围岩力学参数难以准确表示。提出一种采用分析分解模型数值试验估算围岩力学参数的新方法,依据围岩分类体系结果,借助FracSim 3D程序构建不同围岩类别的三维结构面网络模型,并通过x,y,z方向截取二维结构面网络图以反映岩体各向异性特征,实现构建分析分解模型; 之后,应用已有试验成果将分别得到的对应的完整岩块及相关 结构面的力学参数值作为模型基本输入参数; 最后,应用有限元法(Phase 2D程序) 建立其对应的岩体结构数值模型,通过有效控制边界条件实现对单轴压缩、三轴压缩等试验的模拟,即实现用宏观等效的岩体模型来预测岩体强度与变形特性,进而完成对不同类别围岩力学参数值的确定。
2024-12-05 iGeo
在楔体稳定分析中,滑动模式判断正确与否对楔体稳定性评价以及边坡开挖支护方案的选择具有重要 意义。探讨 Hoek-Bray 方法在判断楔体破坏模式时存在的问题和产生错误的原因,并根据楔体破坏的运动学条件 对 Hoek-Bray 方法进行修正,提出理论上较为完备的楔体稳定性计算方法。考虑到现场测量得到的不连续面的产 状通常具有一定的离散性和分布范围,导致构成楔体的某一组或两组结构面并非完全确定。鉴于此,提出楔体稳 定性的优化分析方法,采用遗传算法搜索具有最小安全系数的楔体及其临界滑面组成,为工程支护设计提供一个 具有保守性优点的低限解答,确保边坡的稳定与安全。
2024-12-04 iGeo
为研究土体非饱 和 情 况 下、降雨入渗与震动耦合作用 下弃 渣 场 的 稳 定 性,以云南某弃渣场为例,运 用 GeoStudio 软件拟对模 型 施 加 强 降 雨、地 震 等 工 况。模拟研究结果表 明:强降雨导致弃渣场浅层土体渗透系数迅速上升,浅 层 土 体含水率接近饱和,极大减少土颗粒间基质吸力,影 响 土 层 有效应力,并降低弃渣 场 抗 剪 强 度;在此基础上施加地震动 力场后,产生瞬时拉应力,产生拉裂缝,导致坡体抗拉强度降 低,裂缝的产生促进了地震后雨水的渗透,减缓了超孔隙水 压力的消散;但震后液化区域占比不大,集中于第一级弃土平 台,弃渣场横向位移峰值为0.018m,峰值剪应变为0.000688, 弃渣场并没有产生明显的剪切形变,尚未有明显的滑移趋势, 判定降雨渗流 地震耦合作用下该弃渣场是稳定的。
2024-12-04 iGeo
为研究土体非饱和情况下降雨入渗弃土场稳定性问 题,以云南某弃土场为例,采 用 GeoStudio软件,建 立5个 不 同雨强条件下渗流模型,分析降雨持时相同情况下,边 坡 土 体含水率、孔隙水压力、土 水特征曲线、暂态饱和区域变化 以及边坡稳定性安全系数变化情况。结 果 表 明:在 降 雨 初 期,雨强对于边坡安全系数影响不大,降雨历时6h后,坡体 表层土体孔隙水压力、饱和度持续上升并逐渐形成暂态饱和 区域,降雨量越大安全系数下降越快;降 雨 历 时 超12h后, 表层土体含水率接近饱和,形 成 地 表 径 流,土颗粒间基质吸 力逐渐下降,影响边坡稳定性;降雨后期,弃土场表层大部分 土体接近饱和含水率,渗透系数不再增长,基质吸力不再减 弱,安全稳定性系数下降速率趋平。根据降雨后最小安全系 数以及土水参数分析,判定该弃土场是稳定的。
2024-12-04 iG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