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资讯

  • 从分散流程到一体化解决方案:使用中仿RocSlope2对Fincha糖厂道路岩质边坡的分析

    Fincha糖厂道路项目是现代边坡加固工程的典型案例:现场调查、运动学分析与基于模拟的设计在实际条件下紧密结合。原始研究中,工程师利用Swedge和RocPlane识别失稳模式,并提出了针对性的治理措施。 在本次复盘中,我们用RocSlope2重建了相同模型——这一平台将两种工具的功能统一。结果保持一致:失稳机制被准确模拟,加固方案有效,边坡在高风险区域得以稳定。更重要的是,原始设计在新一代、更集成的平台上经受住了验证。

    2025-08-27 iGeo

  • 利用Rocscience软件研究冻融侵蚀对岩质边坡稳定性影响

    在位于加拿大安大略省汉密尔顿的Devil’s Punchbowl,一处几近垂直的沉积岩峡谷及其著名瀑布所在之地,西安大略大学(Western University)的研究团队正开展一项关于冻融侵蚀对岩质边坡稳定性影响的研究。 该团队利用基于无人机的摄影测量技术和激光雷达(LiDAR),在冻融循环的不同阶段对现场进行数据采集。每组照片都通过ShapeMetriX软件重建为三维模型,后续将导入Slide3、RocSlope3和RocFall3中进行分析,充分展示了Rocscience集成软件套件在岩质边坡稳定性评估中的优势与洞察力。

    2025-05-23 iGeo

  • 水平厚层状岩质边坡地震动力破坏过程颗粒流模拟

    基于二维颗粒流软件(PFC2D)的人工合成岩体技术,研究岩桥长度和节理间距不同组合形式下的含水平断续 节理厚层状岩质边坡在地震作用下的破坏模式、动力响应规律以及岩桥段应力演化特征。研究结果显示:地震动 作用下,含水平断续节理厚层状岩质边坡主要发生溃散型破坏、拉裂–滑移–块体倾倒混合破坏和拉裂–水平滑 移混合破坏;水平断续节理是控制边坡动力稳定性的关键因素。节理间距对边坡破坏模式起控制性作用:当节理 间距较小时,易发生溃散型破坏;当节理间距较大时,易发生拉裂–滑移–块体倾倒破坏和拉裂–水平滑移混合 破坏。岩桥长度和节理间距共同控制着边坡岩体破碎程度,从而控制着边坡失稳破坏时滑动面的个数,当节理间 距很小或者节理间距较大、岩桥长度较小时,发生单滑动面破坏;当节理间距和岩桥长度均较大时,发生双滑动 面破坏。在地震动力作用下,岩桥段首先发生破坏,随后各节理间也产生破坏并贯通。岩桥长度和节理间距对边 坡动力响应均产生一定影响,随着节理间距减小、岩桥长度增大,峰值位移、峰值速度增大,对加速度 PGA 放大 系数的影响区域集中在边坡坡表、坡脚等部位。地震作用下,含水平断续节理厚层状岩质边坡岩桥段应力演化、 裂纹萌生与输入的地震波加速度具有良好的一致性。

    2024-12-19 iGeo

  • 岩土工程边坡稳定性分析中的拉伸破坏问题

    应用 FLAC3D 数值软件结合强度折减法,分别定义 2 种破坏准则来考虑拉伸破坏和不考虑拉伸破坏,并根 据对比分析原理,模拟 2 种典型类型的边坡——均质土坡和含有节理的岩坡在不同的坡高、坡角、节理倾角情况 下的稳定性问题,以探讨是否需要考虑拉伸破坏,以及在何种条件下必须考虑,影响程度如何。模拟结果显示, 在采用连续介质力学与理想弹塑性模型来模拟滑坡问题时,是否考虑拉伸破坏对均质土坡稳定性影响不大,但对 于模拟节理岩坡滑动的影响不可忽略。考虑抗拉强度准则之后,岩土边坡安全系数偏于保守。对于稳定性越好的 边坡,进行失稳分析时,拉伸破坏对安全系数的计算影响越大。同时在岩质边坡节理的倾角接近水平和竖直时, 只有在考虑拉伸破坏时才可以更加真实合理地模拟出边坡的破坏区以及剪切滑动面。采用定义的 2 种破坏准则分 析意大利阿勒颇露天矿山滑坡问题,验证上述研究结论。最后,对数值模拟方法、本构模型、孔隙水压等对边坡 稳定性模拟分析的影响进行讨论。

    2024-12-18 iGeo

  • 基于GeoSlope的凝灰岩岩质边坡稳定性分析

    以某露天采场凝灰岩岩质边坡为工程背景,为降低边坡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隐患,考虑正常工况和地震荷载 作用,运用GeoSlope及极限平衡法中的简化Bishop法、Morgenstern-Price法分别计算分析边坡3个典型剖面的稳定 性,结果表明:3个剖面在正常工况下的天然及饱和情况下的安全系数均大于1.15,在地震荷载作用下的安全系数均 大于1.10,满足规范要求,边坡可以保持稳定。为防止出现滑坡,应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如坡顶卸载、坡脚压载,预应 力锚杆加固、修筑挡墙或抗滑桩支挡,绿化山坡等。

    2025-05-26 iGeo

  • “挡墙溃屈”型滑坡锁固段抗滑稳定性研究

    “挡墙溃屈”型滑坡是一类典型的大型岩质边坡破坏失稳模式,锁固段的物理力学性能为该类边坡稳定性的 控制因素。依据此类边坡的受力特征,将上部坡体按其地质结构(如岩体层面)划分计算条块,采用极限分析上限法 求出上部坡体对锁固段的作用力(方向和大小)。通过对锁固段的极限剪切平衡分析,推导了剪切破坏模式下锁固段 的稳定性系数计算公式。以四川溪口滑坡为例进行了应用分析。首先根据稳定性系数与锁固段剪切面倾角的关系,确 定锁固段最危险截面位置。进而定量分析了最危险截面宽度与边坡稳定状态的相关性。研究成果对“挡墙溃屈”型滑 坡的稳定性评价及灾害控制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2024-12-18 iGeo

  • 含泥化夹层顺层和反倾岩质边坡动力响应差异性研究

    设计并制作了两个同尺寸的含泥化夹层顺层和反倾岩质边坡,并进行了大型振动台试验,对含泥化夹层顺层 和反倾岩质边坡的动力响应差异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顺层边坡坡体内部加速度放大系数整体上小于反倾边 坡;在坡体中上部(相对高度大于 0.4),顺层边坡坡面加速度放大系数大于反倾边坡,在坡体下部(相对高度小于等 于 0.4),顺层边坡坡面加速度放大系数与反倾边坡近似相等;顺层边坡和反倾边坡坡面位移随输入地震动强度增大而 大幅度增加,顺层边坡坡面位移大于反倾边坡,且随着输入地震波幅值的增加,顺层边坡和反倾边坡坡顶位移之间的 差值增大;反倾边坡较顺层边坡具有更高的地震稳定性;顺层边坡破坏形式主要表现为坡体后缘的垂直张拉裂隙、岩 层沿泥化夹层的顺层滑动以及坡顶岩块崩落,而反倾边坡的破坏形式主要表现为坡面水平向和垂直向裂隙交错、泥化 夹层挤出以及坡顶被震碎。

    2024-12-18 iGeo

  • 层面参数对顺层岩质边坡地震动力破坏过程影响研究

    建立 3 组含有非完全贯通层面和正交次级节理的顺层岩质边坡数值模型,运用 FLAC/PFC2D 耦合计算方法进 行了地震动力破坏过程模拟试验。试验结果证明:非贯通层面部分在水平地震动力作用下,同时存在张拉和剪切两种 破坏模式。非贯通层面部分的强度和层面贯通率对顺层边坡地震动力稳定性的影响十分明显,控制着边坡产生破坏的 临界地震动力输入幅值以及产生破坏后边坡的破坏范围大小。贯通层面部分的抗剪强度(即贯通层面的摩擦角)对边 坡地震动力稳定性和破坏范围的影响很小,只有在顺层边坡内部所有岩层层面均完全贯通的前提下才能转变为边坡稳 定性主控因素。

    2024-12-12 iGeo

储罐的动特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