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楔体稳定分析中,滑动模式判断正确与否对楔体稳定性评价以及边坡开挖支护方案的选择具有重要 意义。探讨 Hoek-Bray 方法在判断楔体破坏模式时存在的问题和产生错误的原因,并根据楔体破坏的运动学条件 对 Hoek-Bray 方法进行修正,提出理论上较为完备的楔体稳定性计算方法。考虑到现场测量得到的不连续面的产 状通常具有一定的离散性和分布范围,导致构成楔体的某一组或两组结构面并非完全确定。鉴于此,提出楔体稳 定性的优化分析方法,采用遗传算法搜索具有最小安全系数的楔体及其临界滑面组成,为工程支护设计提供一个 具有保守性优点的低限解答,确保边坡的稳定与安全。
2024-12-04 iGeo
摘要:提出基于随机响应面法的风化岩质边坡稳定可靠度 分析方法。该方法运用 GeoStudio软件建立边坡稳定性有限元分析模型,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滑动面,构造边坡滑动面安全系数与独立标准正态随机向量间的显式功能函数,然后利用MCS求解得到功能函数的失效概率。最后采用MCS、Kriging和三阶SRSM三种方法对边坡稳定可靠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三种分析方法中三阶SRSM的计算效率优于MCS和Kriging,计算精度也要高于Kriging。通过边坡可靠度分析岩土体力学参数对边坡可靠度指标的影响变化规律,得出结论:随着岩土层的加深,随机变量参数对边坡可靠度的影响逐渐加大。
2024-11-29 iGeo
以某改扩建高速公路的高陡岩质边坡为例, 阐明高边坡防护过程中出现的主要 落石病害类型和施工安全风险;利用计算辅助软件,量化分析了该高陡岩质边坡落石病害形成 机制及落石运动形态、路径、弹跳高度、动能和安全影响范围等。计算数据分析结论揭示了边坡 落石病害对新建道路施工和既有道路运营的安全影响, 并根据分析结论提出了高陡岩质边坡 落石病害安全防护和治理对策。
2024-11-29 iGeo
强风化软硬互层岩质高边坡属岩质边坡特殊情况,其结构面组成及性质复杂,与支护结构相互作用的复杂程度较高, 相互影响较大,顺倾结构面临空等情况下破坏可能性很大。以兰永一级公路某深挖路堑边坡的治理工程为依托,对边坡支护 过程中及支护结束后的锚杆应力、锚索内力、坡体位移进行了原位监测,并利用岩土分析软件 PLAXIS,采用节理岩模块对 该边坡工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监测及模拟结果表明:该边坡由节理裂隙与岩
2024-12-25 iGeo
为评估高陡路堑岩质边坡潜在落石的危害风险,以连云港中云台山人工开挖高陡岩质边坡为 研究对象,通过地质调查及结构面分析,识别出研究边坡危岩破坏机制主要为风化破坏、平面滑动 破坏、楔形体破坏和倾倒破坏,并据此确定了3个潜在落石源区及可能运动剖面。结合现场实际工 况特征,基于原位试验测定了运动剖面所涉及的5种坡面材料(坚硬变粒岩、变粒岩散在覆盖较低 植被、常态混凝土、喷射混凝土及沥青路面)的法向和切向恢复系数,分别为 0.39、0.44、0.47、 0.51、0.42和0.84、0.78、0.85、0.88、0.92。综合上述参数,采用 RocFallV.4.0程序对研究边坡 进行落石灾害分析及防护措施测试。结果表明:无防护措施下,3个剖面上57.7%~61.6%的落石 可侵入公路,最大回弹高度可达23.52~26.52m;随下落高度增加,落石平动速度及总动能呈显著 增大趋势,在高速公路区域各剖面落石速度均大于24m·s-1,最大总动能可达1252.4~1711.3 kJ。现有防护措施下,95%的落石被第一、二道防护网拦截,仅存在少数落石逃逸,对超防护能级落 石,现有措施可能面临挑战,加强巡视、铺设高吸能材料及原地支护或分解可能有助于该问题的解 决。相关研究思路及获得的结果可为类似工程边坡落石灾害风险减轻及防护措施构建、加强提供 重要参考。
2024-11-21 iGeo
广义 Hoek-Brown(HB)准则广泛应用于岩体的计算和分析,然而,广义 HB 准则是典型的非线性强度准则,不能 直接在有限元强度折减法中采用来开展岩体的稳定性分析。针对这一问题,开展瞬时线性化研究,根据已有的应力状态将 HB 强度包线上一点的抗剪强度转化为该点切线对应的黏聚力和内摩擦角,并提出了两种瞬时线性化强度折减方案:(1)基 于弹塑性分析获得的应力场,对每个应力点专属的瞬时 Mohr-Coulomb(MC)强度参数进行折减,相应的方法记为 Point-IL-SSRFEM;(2)由于传统有限元法要求单元的抗剪强度参数保持不变,在每个单元上各个应力点获得瞬时 MC 强度 参数后,对这些参数进行单元均一化处理并进行折减,相应的方法记为 Element-IL-SSRFEM。基于岩质边坡算例,对比和评 述了三参数等比折减技术和瞬时线性化强度折减技术。数值分析结果表明:与 Element-IL-SSRFEM 相比,Point-IL-SSRFEM 对网格划分的要求较低,计算精度和计算效率相对较高;与三参数等比折减相比,Point-IL-SSRFEM 的计算精度高、计算性 能稳定。因此,推荐使用 Point-IL-SSRFEM 来分析岩质边坡的稳定性
2024-11-21 iGeo
岩桥的破裂贯通是一种非连续变形现象。强度折减技术虽然是渐进破坏过程模拟的主流技术,但其不具备描述非连 续变形现象的能力。提出连通率折减法和刚度折减法来模拟含非贯通结构面岩块的渐进破坏过程,并建立考虑渐进破坏过程 的块体稳定分析方法。首先,引入 Goodman 单元来描述共面非贯通结构面的岩桥部分和裂隙面部分,建立静力平衡方程来 求解滑裂面内岩桥单元和裂隙面单元的应力。其次,岩桥单元采用 Griffith 准则来判别破坏,利用连通率折减法来描述其破 裂;裂隙面单元采用 MC 准则来判别破坏,用刚度折减法来描述其屈服;通过循环迭代,模拟岩桥单元的破裂过程和裂隙面 单元的应力调整过程,实现整个滑裂面的渐进破坏过程模拟。然后,定义考虑渐进破坏过程的滑裂面极限状态;通过自重超 载方式将滑裂面推送至极限状态;基于极限状态设计的理论框架,计算度量块体稳定性的安全系数指标。工程实例分析结果 表明,渐进破坏过程模拟结果与现场调查结果是一致的。渐进破坏过程的模拟实现,有助于岩质边坡变形破坏机制分析从定 性分析阶段扩展至定量分析阶段
2024-11-21 iGeo
公路边的滑坡崩塌在中国西南地区是常见的一类地质灾害。道路的开挖一方面改变了边 坡原有的地表形态,形成了新的较陡的边坡,如果缺乏保护措施,新的陡坡很容易失稳,从而形成以 滚石或浅层滑坡为主的边坡破坏。另一方面,道路开挖有可能会改变原有坡体的结构,降低坡体的 安全系数,引起较大规模的滑坡,造成更为严重的灾害。因此,坡体开挖的位置对其稳定程度会产 生一定的影响。文中以岩质边坡为例,在建立边坡模型的基础上,采用二维极限平衡数值模拟方法, 分析了道路开挖位置对整体边坡稳定性的影响; 同时,对加载地震作用的边坡稳定性也进行了模拟 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对于有潜在滑动面的坡体,在不同位置进行开挖对坡体稳定性的影响是不同 的: 在坡脚处或接近滑动面滑出位置开挖道路,将减小阻滑力而导致整体稳定性降低; 在接近坡顶 处开挖道路则会因卸载坡体物质而提高整体稳定性。合理的开挖位置与坡体坡度有密切关系,在不 降低整体安全系数的情况下,坡度较陡的坡体,其开挖位置相应要高一些。无论坡体角度大小,地 震作用能够显著降低边坡的稳定性。
2024-11-20 iG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