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应力作用下,岩爆、钻孔崩落、片帮都是地下空间硬脆围岩中常见的破坏现象,这三类现象本质上均可归于完 整岩体的脆性破坏,它们分别反映了高应力作用下完整岩体不同的破坏程度。通过对前人关于岩爆判据、钻孔崩落判据和片 帮应力强度比判据研究成果的类比分析可知,这些脆性破坏现象在破坏时具备相同的应力背景条件。脆性破坏的应力条件可 以用地下空间周边切向最大应力与岩石单轴抗压强度之比(σθ max /σ ci )或者工程区最大主应力与岩石单轴抗压强度之比 (σ1 /σ ci )来描述,两种指标本质上反映了相同的应力背景条件。对于σθ max /σ ci ,σθ max /σ ci = 0.4 ± 0.1 是发生脆性破坏的 应力临界条件;对于σ1 /σ ci ,σ1 /σ ci = 0.15 ± 0.05 是发生脆性破坏的应力临界条件。大量的工程实例和基于 Hoek-Brown 强 度准则的力学分析也证明了这一背景条件的正确性。这里两种指标都取了一个范围,主要是由于不同的岩体分级、岩性和工 程地质条件会对指标的界定产生较为显著的影响。
2024-12-04 iGeo
在本案例研究中,我们将探讨如何利用Slide3这一先进的三维边坡稳定性分析软件,在矿山生命周期内的边坡设计审查中优化矿坑设计、降低风险并提高安全性。
2024-11-28 iGeo
最新发布的 RS3 v4.035 引入了一项革命性的块体模型功能,可在构建三维有限元模型时无缝整合块体模型数据。通过全新设计的、用户友好的块体模型导入向导,您可以轻松地将块体模型数据库导入到 RS3 项目中。
2024-12-02 iGeo
高位崩塌落石是山区常见的地质灾害之一,具有分布位置高、隐蔽性强、破坏性大、治理难度高等特点。汶马高速公 路沿线两侧山体发育大量的危岩体,崩落后对山脚路线施工和运营安全造成影响。通过新店子隧道进口高位危岩的稳定性 评价,分析危岩体的成因和破坏机理,在此基础上研究对其的处治措施,以期为其他学者提供借鉴,从而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 效益的有机结合,为我国类似高位危岩体的治理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2024-11-29 iGeo
在山坡露天矿开采过程中,滚石是常见的、不可避免的地质灾害,严重危害矿山开采和 人员安全。综合考虑德尔尼铜矿边坡和滚石的实际情况,选择在4 336 m水平预留平台的防治方案, 平台宽度为 10.33 m和 20.83 m时边坡安全系数能够达到许用安全系数要求。基于滚石模拟计算方 法,应用 RocFall软件对滚石的轨迹进行了预测分析,得到了滚落在剖面各个位置的滚石速度、数量 和能量,并根据这些指标进行分析比较,获取了滚石防护的有利数据。对比分析后确定平台宽度为 20.83 m的方案,采取多种组合防护措施,在平台前沿设置堆土围挡和在滚石能量最小的地方设置柔 性钢丝防护网。研究结果为类似矿山的滚石灾害防治和平台预留提供参考。
2024-11-29 iGeo
以某改扩建高速公路的高陡岩质边坡为例, 阐明高边坡防护过程中出现的主要 落石病害类型和施工安全风险;利用计算辅助软件,量化分析了该高陡岩质边坡落石病害形成 机制及落石运动形态、路径、弹跳高度、动能和安全影响范围等。计算数据分析结论揭示了边坡 落石病害对新建道路施工和既有道路运营的安全影响, 并根据分析结论提出了高陡岩质边坡 落石病害安全防护和治理对策。
2024-11-29 iGeo
深切峡谷区公路桥隧衔接段危岩落石极为普遍,具有高陡、面广量大、致灾随机性强等特点,存在识别难、绕 避难、防治难、养护难等诸多工程难题,使得现有防护措施面临巨大挑战。 以巫溪隧道出口危岩为例,采用无人机倾 斜摄影测量技术建立山体高精度三维模型,快速准确识别危岩及其分布,利用 RockFall 及 CRSP-3D 软件模拟落石 运动特征。 结果表明:1) 落石以自由飞落、滚动、弹跳为主;2) 无防护工况下落石最大弹跳高度大于 70 m,最大冲击 能量 9 000 kJ,主被动防护工况下,仍有 10%的高位落石破网而出;3) LS-DYNA 模拟显示,冲击作用下柔性棚洞可 拦截破网落石,棚洞各构件处于弹性状态,但拱架基础在低能落石冲击下易破坏。 基于此,提出深切峡谷区桥隧衔 接段突发型及渐进型危岩落石全寿命周期轻量化预警防护体系,以实现“高能易修、中能无害、低能零损”的防护预 警目标。
2024-11-29 iGeo
基于三维倾斜摄影采用数字地质调绘手段,研究西渝高铁明通隧道出口高陡危岩的发育特征及成 因,基于无人机数字地质调绘成果对危岩区进行稳定性分析和落石运动轨迹数值模拟,分析危岩体崩落后的弹跳 高度、运动速度、运动动能、运动距离。结果表明:WY01/02/04 危岩带落石滚落到隧道洞口和# 0 桥台上的概率 大,建议接长隧道明洞,设置桥墩防撞装置。
2024-11-29 iG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