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对粤北山区龙怀高速公路 K167 公路路堑滑坡成因机理进行分析,得出该滑坡是基于区域地质构造揉皱挤压、 滑体岩体破碎、滑带土全风化炭质页岩泥化、滑床强-中风化炭质页岩隔水层、路堑开挖坡脚等因素造成的滑塌。分析滑坡现 状、结合地质资料、参照深孔位移监测数据确定滑体最大厚度为 20 m、滑坡形态呈近似弧形及滑面位置等。在此基础上,采用 GEO-Studio 边坡稳定性模块 SLOPE/W 极限平衡法进行稳定性计算; 并采用适当卸载 + 抗滑桩 + 锚索框架梁辅以排水措施治 理该滑坡。通过 2 个雨季的考验,变形趋稳,证明该处置措施可行有效。
2024-12-13 iGeo
复杂岩质边坡主要受结构面发育状态控制形成多种类型的变形破坏模式,与土质边坡迥异。本文以招商局漳 州开发区 11 号山西段边坡为例,基于现场地质调查,对其主要节理面进行统计分析和变形模式评判,并对圆弧滑动破 坏、楔形体破坏、平面滑动破坏及滚石破坏等各种破坏类型进行定量化评价,进而对边坡整体稳定性进行分析评价, 为治理该复杂岩质边坡提出合理化建议,并总结形成复杂岩质边坡稳定性分析的评价思路和基本流程。
2024-12-11 iGeo
植被对土壤力学和水文行为的影响是浅层滑坡建模中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在植被 施加的多种影响中,根系加固被广泛认为是与边坡稳定性最相关的影响之一。最近,针对 这一现象的新颖研究大大丰富了文献。为了调查哪些方面得到了最多的处理、哪些结果已 获得以及哪些方面需要进一步关注,我们回顾了 2015 年至 2020 年期间发表的有关根部加 固的论文。本文在介绍了植被对边坡稳定性的主要影响后,回顾了参考文献,对以下子主 题的主要贡献进行了综合.
2024-12-13 iGeo
植被通过复杂的力学和水文机制影响边坡稳定性,例如树冠覆盖减少了到达土壤表面的降雨量和降雨动能,有机质与土壤 的结合改变了土壤保留和流动水的性质,还通过地上和地下的力学机构。地上生物量通过植被附加的重量和风通过根系通 过地上生物量以力矩和力的形式传递到土壤而给土壤和斜坡带来压力(Kim et al., 2020)。同时,地下生物量通过额外的 根系凝聚力增加土壤团聚体(Cazzuffi 和 Crippa,2005 年;Emadi-Tafti 等人,2021 年)。与其他参数相比,根系粘聚 力 (
2024-12-13 iGeo
采用现场调查和数值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基 于 简 化 Bishop法极限平衡理论,对排土场4个边坡剖面分别考虑正 常、暴雨和特殊3种工况,共进行24次边坡静力和地震动力 稳定性计算分析,并以安全系数表征。根据排土场安全度, 分3种计算工况提出了稳定性分级标准,在此基础上预测了 临界安全系数值对应的总边坡角。结果表明:局部高陡边坡 对边坡整体稳定性的影响主要发生在暴雨和特殊工况下,正 常工况时影响不大;数值计算得出的最危险滑动面均发生在 过高和过陡的局部台阶位置,与 现 场 勘 查 结 果 吻 合;当 前 边 坡总坡角每上升2°,安全系数平均降低了一个等级。
2024-12-05 iGeo
堆积体广泛分布于我国西南大江大河的河谷地带,在降雨条件下其稳定性直接关系到大坝的安全稳定。设计了水库 库岸堆积体边坡强降雨离心模型试验系统,开展了强降雨诱发库岸堆积体边坡失稳离心模型试验,对降雨作用下滑坡地质演 化及灾变过程进行研究。基于试验结果,进一步开展数值模拟研究,分析了满库容不同降雨强度下强降雨对不同库水位及堆 积体渗透性的边坡稳定性影响。结果表明:水库蓄水阶段堆积体边坡前缘在浮托力和泡水软化作用下造成抗滑力下降。但指 向坡体内的渗透压力对坡体起到加固作用。两种竞争机制作用下产生的后缘细微裂缝对降雨阶段边坡变形发展产生重要影 响。降雨主要造成坡表侵蚀及径流,少部分从裂缝入渗造成后缘浅层下沉。若不加处理,则边坡有可能发生推移式整体破坏。 因此,库岸堆积体边坡后缘裂缝的处置是地质灾害防治的关键。
2024-12-05 iGeo
为了得到铜山口铜矿露天采场南边坡与西边坡的稳定性,采用 RocPlane2.0分析软件对边坡台阶进行 了平面破坏稳定性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受力在I~Ⅵ条件下,边坡的安全系数依次降低;在张裂缝、爆破振动力 与地震力影响因素的控制对比下,地震力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较大。2)南边坡与西边坡台阶高度为12m,坡面角 ≤75°时,6种受力情况边坡的安全系数均大于许用安全系数,边坡台阶不会发生平面破坏;台阶高度为24m,坡面 角≤75°时,6种受力情况边坡的安全系数均大于许用安全系数,边坡台阶不会发生平面破坏。3)建议在台阶并段 开采(24m)时,其台阶的坡面角为75°。研究结果可为矿山安全生产设计提供参考。
2024-12-05 iGeo
为分析强降雨下土坡稳定性,基于平面应变问题,选择弹塑性本构模型,采用 M-C准则的一种等效形式 表示土的变形性质,分别采用水的状态变量、应力的状态变量描述系统的渗流状态、变 形 状 态;建立降雨入渗模 型、饱和-非饱和渗流场的连续渗流控制方程并给出定解条件;引入基质吸力模型,坡脚设置零孔压排水边界以避 免模拟渗流场与实际渗流场间差异过大;给出降雨附加重力、降雨附加渗透力的计算方法,提出边界条件 施 加 方 法、计算域截取剖分原则;采用有限元强度折减方法判别土坡稳定性,验证强降雨下土坡稳定性分析的有限元数 值模型与相应的计算程序SBsrm。
2024-12-05 iG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