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eoStudio和PLAXIS的边坡稳定性分析集成方法如何帮助工程师更高效地工作,提取更好的见解,并执行更好的项目?介绍在采矿中,边坡稳定性既是一个安全问题,也是一个经济问题。坍塌的斜坡会使工人处于真正的危险之中。此外,像这样的灾难性事件可能会使采矿作业陷入停顿,并严重降低盈利能力。这种事件在大型露天矿坑中尤其令人担忧,这些矿坑往往稳定性较差,更容易坍塌。    边坡稳定性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领
2024-09-29 iGeo
针对济南地区典型地层上的基坑工程,土体采用 PLAXIS 3D 中的硬化土小应变(HSS)模型,建立了有限元模型, 并根据实际监测数据结合位移反分析技术,得到了该典型地层下土体 HSS 模型参数的一般选取方法。之后简化模型,分别 采用土体的 HSS 模型与 Mohr-Coulomb(M-C)模型进行有限元分析,对比基坑开挖至不同深度时,应用两种模型模拟所得 挡土墙变形与墙后地表沉降的差异。结果表明
2024-12-20 iGeo
将幂律型广义非线性强度准则应用到土工结构安全系数计算中,令土体强度逐渐降低,直至结构破坏, 得到最终的安全系数,并开发了基于幂律型广义非线性强度准则的有限元强度折减法程序。该方法不需事先假设 滑裂面,计算方便可靠,能适用于各种复杂地质条件。作为算例,该文分别采用线性和非线性两套指标计算了一 常见高土石坝和一机场高填方边坡的安全系数。在线性指标下该文方法与 PLAXIS 内置有限元强度折减法计算结
2024-12-20 iGeo
鼎鼎外滩深基坑工程紧邻上海市历史保护建筑,由于基坑挖深很大且建筑物距离基坑很近,采用锚杆静压桩 基础托换技术对邻近的浅基础保护建筑进行了加固处理。采用 Plaxis3D 软件建立基坑及邻近建筑物的三维有限元模型, 土体采用 HS-small 小应变本构模型,对基坑开挖过程进行了模拟。数值分析及与实测数据的对比表明:基于 HS-small 本构模型的三维有限元分析能较好地模拟基坑的变形和对邻近建筑物
2024-12-20 iGeo
基坑开挖过程中的卸荷作用,会导致基坑坑底产生回弹变形,而工程桩的存在对基坑回弹变形的影响不可忽 视。利用有限元软件 PLAXIS 3D,以某长大隧道工程为依托,通过模拟不同工况的计算,研究坑内工程桩对基坑回弹 变形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坑底工程桩的桩长、桩径、桩刚度在一定范围内对基坑回弹变形有着非常显著的影响, 而超过一定范围后影响并不明显,因此合理选取工程桩参数可以实现对基坑回弹变形的有效控制。
2024-12-20 iGeo
以武汉老铺片商业及住宅项目深基坑工程为背景,采用有限元软件 PLAXIS 对其进行了基坑开挖全过程的数 值模拟分析,结合模拟计算结果分析了复杂条件下基坑支护结构体系及周边环境的受力、变形情况。数值模拟计算及 实测结果表明:支护结构、周边建(构)筑物及土体的变形均满足规范关于变形控制的要求,证明采用 PlAXIS HS 模 型能够较好的完成复杂条件下基坑开挖对周边环境变形影响的数值模拟分析,同时也证明本工程采用的支护及半逆作 施工方法,能够对复杂条件下基坑开挖对周边环境变形的影响起到有效控制作用。
2024-12-20 iGeo
为探究本构模型对浅埋隧道开挖诱发地表沉降规律的影响,考虑摩擦性与临界状态土体本构模型,对复 合成层地层浅埋隧道开挖诱发的地表沉降槽进行了分析. 首先,基于 PlAXIS 3D 有限元平台建立砂-黏复合地层 浅埋隧道数值模型,材料模型选用 3 类本构模型(莫尔库伦(MC)、修正剑桥(MCC)、硬化小应变(HSS))及其组 合模型;其次,利用参数等值转换关系,深入探讨了本构模型的选取对隧道开挖地表沉降槽宽度与深度的影响;最 后,结合经验公式计算并对比分析,研究基于 3 类本构模型及其组合模型的沉降槽数值模拟与经验计算结果存在 差异的原因. 结果表明:上、下地层均采用 HSS 模型时,最大沉降量及沉降槽宽度与经验公式的计算结果吻合度 较高,最大沉降量相差不超过 7.3 mm;上、下地层均采用 MC 模型时,出现地表隆起的不合理现象;下卧地层采 用 MCC 模型、上伏地层分别采用 MC 模型和 HSS 模型,即采用 MC -MCC 模型和 HSS -MCC 模型时,其数值预 测的最大沉降量高于经验公式计算值,达 24.8 mm,而沉降槽形状相对于经验公式预测结果“窄而陡”;在针对 HSS 模型的参数敏感性分析中发现,若卸载再加载模量与初始剪切模量变化值为 5%,将导致地表最大沉降量分 别改变 1.5% 和 1.0%.
2024-12-20 iGeo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 PLAXIS,对基坑在不同挖深差和挖深分界面位置不同条件下的非对称开 挖进行了模拟。通过对实际工程进行模拟研究发现,随着挖深差的增加,基坑两侧的地表沉降均增加,开挖深部位的地表沉 降和沉降影响范围均大于开挖较浅处;坑底隆起在界面处发生较大的差异变形,挖深差越大,界面处的差异变形越明显;随 着开挖分界面向较浅侧移动,开挖深部位的隆起变形逐渐趋于稳定,隆起曲线变化趋势向挖深较浅侧增加。通过研究,可以 了解不对称开挖基坑受力及变形的性状和不利因素,从而指导施工,控制不对称开挖的挖深差和界面位置,减少工程风险。
2024-12-19 iG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