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特殊照明和交通安全在世界最长的双峒公路隧道——秦岭终南山隧道内设计了 6 个峒室,该隧道穿越中 国陕西省秦岭山脉,最大埋深达 1 800 m。在峒址附近的 2 个位置采用应力解除法量测岩石地应力,该处的岩石 覆盖厚度分别为 1 600 和 400 m,量测结果显示极高的地应力。为满足照明和行车安全的要求,每个峒室设计成 纺锤型,长度为 200 m,最大宽度为 22 m。受到已建成隧道的限制,两峒室间最小岩柱厚度只有 8 m。峒室的主 要特征为:(1) 高地应力;(2) 岩石条件较好;(3) 与峒室尺寸相比岩柱厚度很小,这些特征对围岩支护提出极大 的挑战。围岩支护是依据岩体分类 Q 系统采用经验法设计,然后采用数值分析校核。临时支护和永久支护系统均 采用喷射混凝土和锚杆。为保证施工和运行期的峒室稳定提出一整套实施程序,包括开挖、喷射混凝土、安装锚 杆和监控措施。对于极高地应力区域的峒室采用柔性支护,允许岩体在永久支护安装前发生部分变形,从而保证 峒室稳定及支护元件安全可靠地发挥效用。分别采用 FLAC3D和 Phase 2 程序进行三维和二维数值分析,三维计算 主要用于研究峒室的整体稳定及沿隧道轴向的三维效应;二维计算用于详细研究施工顺序和各支护单元的功效。 数值分析显示喷射混凝土和锚杆在各施工阶段都能安全运作,从而验证了围岩支护设计。
2024-12-19 iGeo
由于地层条件变化多端,隧道断面和钢拱尺寸也随之变化。Visual Slope 被用于初次支护的设计。由于 Visual Slope 可以快速建立支护分析断面和各种荷载组合,大大节约了设计时间。
2024-05-16 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