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小应变硬化土本构模型对郑州典型粉土地层中的预留土支护基坑的支护性状进行有限元分析,探讨预留 土形状参数——顶部宽度、底部宽度等对基坑支护体系变形以及支护桩墙最大弯矩等的影响规律。借助强度折减有限 元技术对各工况下支护体系的稳定性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强度折减安全系数,支护体系整体失稳与预留土局部失稳的 先后关系等,揭示预留土形状参数对基坑支护性状影响的内在原因。并基于有限元计算结果对其它文献中的论断进行 研判,分析其正确性和适用范围。分析结论对今后预留土支护基坑的设计以及优化设计颇具指导意义。
2024-12-25 iGeo
为研究植物生长年限及坡比等因素对尾矿坝安全系数的影响,进行了根土复合剪切实验, 设置坡比、植物修复年限、坝高等参数条件并建立尾矿坝模型,通过 GeoStudio 软件计算不同条件 下尾矿坝的安全系数。结果表明: 植物修复可提高尾矿坝安全系数,但在修复植物生长年限较短 的情况下效果并不明显,修复时间≥10 a 且坡比为 1 ∶ 5 时效果显著; 在坡比与修复年限相同的 条件下,安全系数随尾矿坝的增高呈降低趋势; 在坝高、修复年限相同的条件下,安全系数随坡比 的减小呈增大趋势,安全系数差值集中在 0.2~0.8,安全系数计算结果间差异均显著( P>0.05) 。
2024-12-13 iGeo
采用现场调查和数值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基 于 简 化 Bishop法极限平衡理论,对排土场4个边坡剖面分别考虑正 常、暴雨和特殊3种工况,共进行24次边坡静力和地震动力 稳定性计算分析,并以安全系数表征。根据排土场安全度, 分3种计算工况提出了稳定性分级标准,在此基础上预测了 临界安全系数值对应的总边坡角。结果表明:局部高陡边坡 对边坡整体稳定性的影响主要发生在暴雨和特殊工况下,正 常工况时影响不大;数值计算得出的最危险滑动面均发生在 过高和过陡的局部台阶位置,与 现 场 勘 查 结 果 吻 合;当 前 边 坡总坡角每上升2°,安全系数平均降低了一个等级。
2024-12-05 iGeo
以青岛地区特有的土岩组合地质条件为背景,采用现场监测和 Plaxis 有限元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土岩基坑中 吊脚桩在龙门吊移动荷载作用下的变形规律及动力响应。结果表明:桩身变形模拟结果与实测值吻合较好,基坑的变形主要 发生在基坑上部软弱土层,吊脚桩嵌岩处产生应力集中;在龙门吊移动荷载作用下,桩顶水平位移较大,但其动力响应最小, 而嵌岩处水平位移较小,但其动力响应最大;嵌岩处、桩身最大正弯矩处及最大负弯矩处的土压力动力响应较大,且移动荷 载刚经过时刻影响最大。研究成果可为类似土岩结合地区深基坑支护设计提供参考。
2024-12-25 iGeo
地震是影响铀尾矿库稳定性的重要因素之一。为研究铀尾矿库在地震动作用下的动力特性,以 某 铀 尾 矿库为例,对尾矿库在设计地震条件下的动力反应进行了模拟计算,得到地震过程中尾矿坝体应力、加 速 度 反 应、变形、液化和动力稳定等计算结果。研究表明,该尾矿库在设计地震条件下总体表现良好,坝体稳定性可以 得到保障。
2024-12-05 iGeo
因其特殊的地质成因,柱状节理成为一种具有强烈非连续性及各向异性的特殊岩体结构。以白鹤滩水电工程设计、 建设中所遇到的柱状节理玄武岩体为背景,针对柱状节理岩体的等效变形模量问题,在探讨了其结构效应表征参数的基础上, 利用节理网络有限元为工具,研究各结构效应表征参数对柱状节理岩体等效变形模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柱轴线横向 平面上,对于柱体不规则程度,当柱体完全不规则相对于完全规则情况,等效模量提高大约 10%左右;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 下,当柱体平均边长从 0.1 m 增加至 0.5 m 时,等效模量从 5.36 GPa 增加至 23.4 GPa;对不同加载方向的研究结果表明,柱 状节理在柱轴横向平面上可以视作各向同性;当节理刚度线性递增时,相应的岩体等效模量也基本符合线性递增的规律。在 平行柱体轴线平面,节理组 2 间距越大,柱状节理岩体的等效变形模量越大;随着错距比的增加,柱状节理岩体的等效变形 模量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当错距比为 50%时,节理岩体的等效变形模量取最大值;对于节理刚度的影响,与柱轴横向 平面类似的,随柱体轴线平面上节理刚度的线性增加,相应的岩体模量也基本符合线性递增的规律。该研究成果与已有的现 场研究成果及三维数值模型成果相比,吻合良好。说明了文中提供的研究结论具有较好的可信度及参考价值。
2024-12-05 iGeo
悬臂挡墙是一种适用于地震地区的支挡结构,应用广泛,墙后填料一般具有一定的坡度角,其抗震设计仍 面临如何确定地震土压力大小及其作用点、变形及破坏模式等诸多问题。另外,微型桩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其 在浅层滑坡治理加固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针对其在横向动荷载作用下的受力特征、荷载与变形累积等方面 的研究还相对较少。为此开展了悬臂挡墙支护的微型桩加固边坡地震响应特性的离心振动台模型试验研究,同时 对典型工况进行了数值模拟。主要从 3 个方面对微型桩–悬臂挡墙支护边坡的地震响应特征进行了分析讨论:(1) 边 坡的地震加速度响应及其坡顶沉降变形;(2) 微型桩地震响应与弯矩分布;(3) 悬臂挡墙动土压力大小及作用点、 弯矩大小及惯性弯矩的影响、地震位移变形模式、残余弯矩累积发展趋势。对输入输出加速度的传递函数分析表 明,边坡土体对输入地震波中接近其自振频率的频率分量具有显著的放大效应;微型桩结构上部设置刚性连接梁 能明显改善其受力性能,微型桩的柔韧性与延性等使其在地震荷载作用下可以耗散更多能量;悬臂挡墙上的惯性 弯矩超过动弯矩的 22%以上,不容忽视,当挡土墙后部填土坡度角较大且同时坡顶上部有荷载时,得到的动土压 力系数 ΔKae显著大于挡土墙后部填料为水平且无附加荷载的情况,试验数据表明多级地震后悬臂挡墙与微型桩的 残余弯矩显著增加,这在其抗震设计中需引起重视。
2024-12-25 iGeo
堆积体广泛分布于我国西南大江大河的河谷地带,在降雨条件下其稳定性直接关系到大坝的安全稳定。设计了水库 库岸堆积体边坡强降雨离心模型试验系统,开展了强降雨诱发库岸堆积体边坡失稳离心模型试验,对降雨作用下滑坡地质演 化及灾变过程进行研究。基于试验结果,进一步开展数值模拟研究,分析了满库容不同降雨强度下强降雨对不同库水位及堆 积体渗透性的边坡稳定性影响。结果表明:水库蓄水阶段堆积体边坡前缘在浮托力和泡水软化作用下造成抗滑力下降。但指 向坡体内的渗透压力对坡体起到加固作用。两种竞争机制作用下产生的后缘细微裂缝对降雨阶段边坡变形发展产生重要影 响。降雨主要造成坡表侵蚀及径流,少部分从裂缝入渗造成后缘浅层下沉。若不加处理,则边坡有可能发生推移式整体破坏。 因此,库岸堆积体边坡后缘裂缝的处置是地质灾害防治的关键。
2024-12-05 iG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