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降雨入渗的实际情况,将湿润锋至边坡表面的区域分为饱和区和非饱和区,入渗分为降雨强度 控制阶段和土体入渗能力控制阶段,根据饱和区和非饱和区的厚度对入渗量和渗透系数进行修正。基于达 西定律和质量守恒,利用入渗量和入渗速率的微分关系,对Green-Ampt模型进行改进。将改进后的模型用 于炭质泥岩粗粒土路堤边坡稳定分析,利用Geo-studio进行边坡降雨入渗模拟和边坡稳定性分析,并将改 进的Green-Ampt模型计算理论结果与数值模拟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降雨时间内,由改进 的Green-Ampt模型计算得到的湿润锋深度、湿润锋推进速率和边坡安全系数更接近数值模拟结果;由改进 的Green-Ampt模型计算得到的边坡安全系数始终比由Green-Ampt模型计算得到的边坡安全系数高。
2024-11-29 iGeo
双面加筋路堤作为加筋土挡土墙的一种衍生结构,沿袭了加筋土挡土墙优良的抗震性能,被广泛应用于道路 建设工程,然而国内外关于双面加筋路堤的抗震设计还不够完善,采用的基于极限平衡法的抗震设计仍存在诸多问题。 采用基于 PLAXIS 软件的有限元分析方法,对双面加筋路堤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动力特性分析,结果表明,地震作用下 双面加筋路堤的各层筋材最大内力分布、单侧面板侧移形式及路面沉降形式同单一的加筋土挡土墙
2024-12-25 iGeo
降雨入渗会引起排土场边坡岩土体强度降低,增加上部岩土体容重,导致边坡稳定性降 低。 以某露天矿山排土场边坡为例,采用 GeoStudio 软件模拟分析了不同降雨时长下边坡孔隙水压 力特征与安全系数。 结果表明:随着降雨时长的增加,孔隙水压力极值不断增大,且孔隙水压力朝 向边坡顶部不断增大,安全系数则不断降低。 研究结果为该矿山排土场边坡稳定提供参考。
2024-11-29 iGeo
针对上海和天津软土地区敏感环境下的深基坑降水工程,对比由室内土工试验获得的土体剪切模量 G 与抽水 试验反算得到的剪切模量 G及土体小应变初始剪切刚度 G0 之间的关系,采用土体小应变模型(HSS)分析 G G/ 0 – 关 系,指出敏感环境条件下,基坑降水引起土体应变范围约为 0.1%~0.5%,可取土体剪切刚度 0 G G = 0.25 ~ 0.35 估算土 层变形。以上海地铁 1
2024-12-25 iGeo
尾矿坝不同部位固结状态不同,对其稳定性产生影响。以陕西汉中某尾矿坝为研究对 象,运用 Geostudio 软件中的 SLOPE 模块,对尾矿坝按固结度分区,并赋予每层不同的干密度进行 建模分析,对比不同方案尾矿坝安全系数的变化情况。试验结果表明: 固结度逐渐增加比按照完全 固结方式建立模型计算得到的安全系数小,更符合实际情况; 干密度整体布置偏小的尾矿坝对固结 度的变化更敏感。该研究为尾矿坝稳定性分析提供更符合工程实际的计算方法。
2024-11-29 iGeo
土体本构参数的合理取值是数值模拟的重要前提。为准确获取湖州软土修正剑桥模型参数,针对该地区两种典型软 土,提出了基于室内试验-神经网络的软土修正剑桥模型参数反演方法。首先,开展了室内三轴固结不排水试验及标准固结- 回弹试验,基于室内试验结果确定了湖州地区典型软土修正剑桥模型参数反演区间;其次,基于正交试验设计原理,对基坑 开挖过程中不同参数水平下维护结构侧移进行数值计算,根据数值计算结果构造出 6
2024-12-25 iGeo
降雨阈值是降雨型堆积层滑坡进行预警预报的关键性指标之一。合理的有效降雨量计算方法是获取精确降雨 阈值的重要手段,也是进行准确预警预报的前提。本文选取徐洼滑坡、王家坡滑坡、谭家湾滑坡以及土地湾滑坡 为研究对象,分别代表小型、中型、大型、特大型降雨型堆积层滑坡。首先分析降雨作用下降雨型堆积层滑坡的 变形特征。然后,引入“一个降雨过程”统一影响滑坡变形的降雨过程,结合“位移速率影响度”概念,设计一套前 期有效降雨量计算方法,并与传统的前期有效降雨量计算方法进行对比验证。结果表明:(1)小型、中型、大 型、特大型的降雨型堆积层滑坡的变形与降雨过程密切相关,进入蠕动变形阶段后,滑坡的累积位移曲线存在明 显的“阶跃”特征;(2)降雨型堆积层滑坡位移速率存在“滞后衰减”现象,单体滑坡的“滞后衰减”时间 T 近似为一 个固定值,并与滑坡的稳定性演化特征基本吻合;(3)结合“一个降雨过程”和“位移速率影响度”建立的考虑“滞 后衰减”的前期有效降雨量计算方法与滑坡变形持续时间和滑坡变形速率的契合度较好,在滑坡的预警过程中存 在明显的优势。
2024-11-22 iGeo
依托徐州市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工程周庄站—七里沟站区间盾构隧道工程,应用数值模拟法,进行 上软下硬复合地层中盾构隧道开挖面变形特性和破坏模式分析;假定上软下硬地层中盾构隧道开挖面失稳模式为 部分梯形楔形体,借助极限平衡理论,推导开挖面极限支护压力计算式,并基于松动土压力理论建立均质土和成 层土上覆土压力计算式。结果表明:当上软下硬地层弹性模量比值较大时,盾构隧道开挖面失稳为发生在上部软 土层中的局部
2024-12-25 iG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