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案例

  • 地铁列车循环荷载下软土地区盾构隧道长期沉降分析

    为分析地铁列车循环荷载作用下宁波软土地区盾构隧道的长期沉降问题,运用室内土的动三轴试 验,研究不同围压和不同循环动应力条件下宁波淤泥质软黏土的塑性累积应变;依据淤泥质黏土的室内动三轴 试验结果,拟合得到修正的指数预测模型中的相关参数,将数值模拟与修正的指数预测模型相结合并运用分层 总和法,对宁波轨道交通1号线某区间盾构隧道的长期沉降进行预测。结 果 表 明:线 路 的 不 平 顺、地 铁 列 车 循 环荷载的大小及频率对宁波淤泥质软黏土地区隧道下卧土层的长期沉降有较明显的影响,同等试验条件下,线 路不平顺时下卧软土的长期沉降约为平顺时的2.9倍;地铁列车循环荷载的频率越高,所引起宁波淤泥质软黏 土地层的塑性变形幅值越小;宁波轨道交通1号线运营10年后隧道下卧土体的累计沉降约为22mm,第1年的 沉降较大,约占运营10年累计总沉降量的50%。

    2024-11-20 iGeo

  • 冬季山区油气管道困难管段的安防巡检创新模式可行性讨论

    纵观近几年的发展,随着各行各业在追求高质量发展和转型过 程加速,通过使用无人机提高企业生产效率成为共识。无人 机体现的应用优势和价值愈发凸显,经过产业化发展,中国 无人机行业已进入重要的窗口期,工业无人机应用中的安防巡检领域占比 提高至 18.76%,跃升为三甲之一。 根据国家管网集团公司发布的首份社会责任报告显示:截止 2021 年 底,我国油气管道总里程达到 9.64 万公里,油气管道的安全生产运营愈 发成为涉及民生安全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增长速度和数量不断攀升, 管道安防巡检工作产生出大量受环境愈发复杂而滋生出的新问题亟待解决, 无人机赋能成为安防巡检管理升级的重要环节之一。随着相关智能化、系 统化技术手段在不断探索中逐渐走向成熟,无人机巡检应用的相关需求开 始向产品技术创新以及多样化应用趋势变化。 本文主要围绕无人机安防巡检技术在现有领域的深化应用,以填补油气管道在高寒山区困难管段冬季无法巡检的空白为契机,通过分析评估无人 机赋能巡检的应用边界,希望能够为不断提高创新油气管道的安防巡检模式, 拓展无人机在安防行业的应用范围,为提升行业市场容量提供参考意见。

    2024-11-25 iGeo

  • DMC复合地基工后沉降可靠性分析及设计优化

    针对确定性分析方法进行水泥土搅拌桩 (DMC) 复合地基工后沉降控制存在一定风险的问题,基于 Monte Carlo dropout 神经网络 (ANN_MCD) 架构的随机变换,利用模型输出随机性表征土体参数的不确定性. 结合有限元 与代理模型,开展考虑土体参数不确定性的 DMC 复合地基工后沉降高效计算,获得不同桩长、桩径、桩间距、垫 层厚度参数组合下的工后沉降概率分布. 以路基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的目标可靠指标,确定工后沉降界限值,建 立沉降与地基处理成本的非线性映射关系,结合成本效能指标进行结构设计优化. 研究表明,ANN_MCD 模型可 以依据地基软黏土塑性指数 Ip,推演修正剑桥模型参数的不确定性,预测参数的 95% 置信区间与试验值吻合良 好. 利用土体与结构参数独立进行特征提取的双输入层 ANN 代理模型,可以有效地避免网络结构冗余,实现 DMC 复合地基工后沉降 S 的高效高精度预测. S 与最低建造成本符合 Logistic 曲线形式,成本效能分界值 Cv 位于 曲率最大点,设计优化方案应位于成本≤Cv 的高效费比区.

    2024-11-20 iGeo

  • 既有建筑物地下室增层开挖群桩沉降性状研究

    既有建筑物地下室增层开挖会改变原有桩基础的沉降性状。采用双曲线模型来模拟桩侧及桩端阻力的发挥函 数,并结合剪切位移法求出该模型参数。然后通过荷载传递法,建立增层开挖工况下群桩基础中基桩的控制方程。结 合工程实例,利用 ADINA 有限元软件建立三维实体模型,得到群桩基础中基桩的 p–s 曲线,并与本文的计算方法进 行对比验证。最后,研究了地下室增层开挖工况对群桩基础中基桩沉降性状的影响。分析得出,随着增层开挖深度的 增大,方形布桩中心桩的桩顶沉降量在不断增加;在同一开挖深度时,角桩的沉降量最大,边桩次之,中心桩最小; 不同的布桩形式对中心桩沉降性状会有一定的影响。

    2024-11-20 iGeo

  • 西藏波密丹卡弄巴冰湖发育特征与潜在风险

    冰湖溃决是青藏高原的典型山地灾害之一,严重威胁川藏交通廊道的安全。 开展沿线地区的冰湖灾害调查和溃决风险 评估,并制定针对性的防控对策十分必要。 选取西藏波密的丹卡弄巴冰湖为研究对象,通过遥感解译、野外调查、工程地质类 比、数值模拟等方法,查明了冰湖、冰川积雪区、形成流通区、堆积区等分区流域的发育特征,提出了丹卡弄巴具有发生冰湖溃 决和形成泥石流的条件,揭示了高位冰崩、冰川跃动、雪崩等是引发冰湖溃决的主要诱因类型,计算了终碛垄发生全溃的洪水 流量曲线,模拟了泥石流在下游沟道的演进过程。 结果显示,冰湖全溃条件下形成的泥石流将对堆积区 28 户 85 人造成淤埋 的直接危害,还将挤占帕隆藏布河,造成主河偏流,对右岸沿河的川藏交通廊道及其附属设施等造成路基水毁的间接危害。 对川藏交通廊道沿线冰湖发育区开展灾害调查和风险评估进行初步探索,可供西藏国土空间风险管控、水利水电开发、冰湖 景区选址等冰湖灾害评价提供借鉴。

    2024-11-20 iGeo

  • “一桩两用”新型支护结构在某深基坑支护中的 应用分析

    兰州地区某深基坑工程,周边环境复杂施工空间小,针对主楼基础桩已施工且地下车库后开挖的特殊情况 下,提出将临近已施工多排基础桩作为地下车库基坑支护桩的构想,并建立了相关的理论计算模型。计算基坑开 挖过程中这种新型支护结构的内力及变形。同时,借助有限元验证了计算模型的可靠性并与现场实际监测数据进 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一桩两用”新型支护形式能极大的节约场地空间;基础群桩作为多排支护桩时能更有效 的控制土体位移及围护结构变形;与传统的桩锚支护结构相比,该新型支护结构更加经济节约,避免了单纯意义 上大量支护桩的施工,有效地节约了时间和材料成本,成功的做到了“一桩两用”,充分体现了该新型支护结构巨 大的优越性,可为本地区同类深基坑工程支护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2024-11-20 iGeo

  • 大直径杯型冻土壁温度场数值分析

    结合南京地铁 10 号线过江隧道盾构始发工程,运用有限元软件建立三维数值模型,对大直径杯型冻土壁温度场的 发展与分布规律进行研究,分析不同因素对该温度场的影响规律,比较研究不同土层下该温度场的降温规律。数值计算表明: 在设计冻结方案下,杯型冻土帷幕厚度满足加固范围要求,开始交圈时间由早到迟依次为外圈管>中圈管>内圈管,形成闭合 大直径杯型冻结帷幕的时间为 12 d;冻结壁交圈时间随导热系数的增大而线性减小,随容积热容量和原始地温的增大而线性 增大,原始地温每升高 5 ℃,冻结壁交圈时间增加约 1 d;相变潜热变化对冻结初期和后期土体降温过程几乎没有影响;不 同土层降温速度由快到慢分别为砂土水泥土>黏土水泥土,砂土>黏土;砂土水泥土与砂土、黏土水泥土与黏土几乎同时达到 相变阶段;无论水泥改良与否,砂土总比黏土的开始交圈时间早 4 d。所得结果为今后类似工程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2024-11-20 iGeo

  • 基于广义 Hoek-Brown 破坏准则的边坡临界滑动场

    沈银斌,朱大勇,姚华彦 (合肥工业大学 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安徽 合肥 230009)摘要:针对岩体介质非线性破坏特点,采取国际广泛接受应用的建立在地质强度指标(GSI)法基础上的 Hoek-Brown 屈服准则,建立基于广义 Hoek-Brown 破坏准则的边坡临界滑动场计算的新方法。首先,根据 Hoek-Brown 准则确 定岩体强度参数;然后,将 Hoek-Brown 准则不同法向应力水平上

    2024-12-19 iGeo

储罐的动特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