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oStudio

  • 金沙江白格滑坡裂缝区失稳概率分析

    金沙江上游白格滑坡于2018年10月10日和11月3日连续发生两次滑坡堵江–溃坝事件,给沿岸居民带来巨 大灾害。滑坡发生之后,在滑坡体后缘形成3个裂缝区,存在再次滑坡堵江的可能。鉴于白格滑坡岩土体试验数量 有限,试验成果难以反映坡体抗剪强度参数的统计特征,本文针对白格“11·3”滑坡,采用基于极大似然估计的优 化算法,对滑坡岩土体的抗剪强度参数进行了反演;并利用反演参数,采用蒙特卡洛方法对滑坡后缘裂缝区进行 了可靠度计算和稳定性评价。研究表明:1)将响应面法与基于极大似然的概率反分析方法结合起来对滑坡体参 数进行反演,计算过程简便,计算方法适应性强。2)根据白格“11·3”滑坡反演得到的滑坡岩土体抗剪强度黏聚力 后验分布为N(13.05 kPa,3 2 ),内摩擦角后验分布为N(0.64,0.042 ),计算结果表明通过反演可以降低先验参数的 不确定性。3)采用自动搜索最危险滑动面方法得到各裂缝区的局部破坏模式。计算得到的最危险滑动区范围与 现场调查及监测得到的失稳区范围基本一致,且局部破坏模式下的破坏概率均明显大于整体破坏模式,表明裂 缝区破坏以渐进牵引破坏为主,与实际的裂缝发展规律及破坏模式一致。4)白格滑坡后缘3个裂缝区的潜在失稳 区域C1–1、C2–1和C3–1的体积分别为7×105 m 3 、3.2×106 m 3和1.3×106 m 3 ,对应的失稳概率分别为21.70%、33.90% 和27.30%,均为极高危险性。因此,有必要对滑坡堵江–溃坝洪水灾害链进行风险评价,并提出合理的处置措施和 应急预案。

    2024-11-21 iGeo

  • 不同基床底层细颗粒含量的高速铁路路基水分运移规律及水囊控制

    通过数值方法建立了高速铁路路基渗流模型,其由上部结构和基床表层、基床底层、地基组成。在左线底 座与基床表层交界处设置两条裂缝模拟降雨入渗边界,对 模 型 施 加2013年杭州市降雨数据进行3a计 算,分 析 了基床底层不同细颗粒含量对路基内部水分运移的影响。研究表明,3a计算时间后,各工况路基内部均出现水 囊,且随着细颗粒含量增大,水囊面积增大。湿润锋击穿基床表层和基床底层交界面的时间、到达基 床 底 部 的 时 间均随细颗粒含量的增大而增大。最后,在基床表层和基床底层之间增设一层渗透系数较低的 GCL复 合 垫 层, 并结合在基床表层和基床底层之间设置毛细屏障的现场试验,探讨了水囊控制方法。

    2024-11-21 iGeo

  • 重庆小南海滑坡原始地形恢复及滑坡体体积计算

    重庆黔江小南海崩塌滑坡发生于 1856 年,属于历史地震诱发滑坡。由于无法获取震前的 遥感影像及 DEM 数据,只能依据相邻地区地貌类比、数值模拟等推测滑坡发生前的原始地貌形态。 文中通过野外实地调查和无人机航拍、水域密集人工测深等方法获取了小南海崩塌滑坡体及相邻地 区的高精度 DOM 影像( 数字正射影像图) 和 DEM 数据。选取相邻地区未发生崩塌滑坡的 2 类地貌形 态作为参考,利用 MATLAB 软件进行高程曲面拟合,对崩塌滑坡的原始形态进行恢复; 采用 Geostudio 软件判断在地震动作用下 2 类山体原始形态的边坡稳定性,推测崩塌滑坡前山体的原始形态为 高耸陡立、坡度为 70° ~ 80°的陡坡; 并收集整理小南海堰塞坝 2 条测线、11 个钻孔的钻井资料,通过 钻井资料显示的谷底地形对恢复的河谷原始地形的可信度进行验证。最后,对拟合恢复的小南海山 体原始 DEM 数据与滑坡后当前 DEM 数据进行填挖方计算,以估算崩塌滑坡体的体积,并对分析结 果进行探讨,最终认为挖方计算的结果较为可信,滑坡体的体积为 4. 3×107 m3 。

    2024-11-21 iGeo

  • 污染土壤高压旋喷修复药剂迁移透明土试验及数值模拟

    高压旋喷技术近几年开始应用于污染土壤修复,对所 注入药剂的迁移扩散规律尚不明确,导致工程实践中缺乏可 靠依据,同时为克服常规试验测试手段的不足,使用透明土 材料开展了污染土修复药剂迁移的室内试验和数值模拟。 在考虑分子扩散、机械弥散、对流等耦合情况下,建立了探究 药剂在土壤中迁移特性的对流⁃弥散模型。研究结果表明:透 明土试验技术能够直观地显示药剂迁移过程,可以应用于污 染土修复药剂迁移特性的研究。在不同土壤压力条件下,存 在最佳泥饼高度;相同土壤压力,泥饼高度越高,同一位置处 浓度最大值越小;泥饼高度的选取关系到高压旋喷参数的设 定,对修复效果及效率有重要影响。药剂的迁移以竖向迁移 为主,水平向迁移不明显,因此为保证药剂以较高的浓度迁 移至泥饼边缘,应使药剂在泥饼间隙水平方向上分布有较高 且均匀的初始浓度。

    2024-11-21 iGeo

  • 湿干循环下膨胀土渠道边坡的破坏模式及稳定性

    针对北疆地区膨胀土渠道因季节性通水导致的边坡失稳破坏问题,通过建立简化地质条件的离心模型试验,得 到了湿干循环下膨胀土渠道边坡的变形及破坏特征,提出了由渠道通水、停水引起的湿干循环下膨胀土渠道边坡的破坏 模式;在此基础上,利用 GeoStudio 软件分析了不同裂隙分布形式对膨胀土渠道边坡渗流特性及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 明:运行过程中渠基膨胀土开裂是引起渠道边坡发生浅层失稳破坏的决定性因素;渠道因季节性通水造成的湿干循环作 用下膨胀土渠道边坡破坏模式主要由“子土块”剥落破坏及“后缘张拉裂隙的扩展”2 种破坏相互混合叠加构成。对比 数值模型中不同后缘裂隙深度下渠坡的安全系数可知,当裂隙贯穿区深度为 0.5 m 时(工况 1),对应的安全系数下降幅 度约为 60%,但此时的安全系数仍较大,渠坡可视为稳定;而当裂隙贯穿区深度继续增加至 1 m 时,渠道的安全系数下 降幅度达到约 74%,此刻的安全系数接近一级安全等级阈值(1.25),渠坡虽仍为稳定,但已经具备了失稳的可能。边坡 的浅层破坏主要由“子土块”剥落模式决定,而后缘张拉裂隙的扩展对渠坡的失稳起到促进作用。此外,数值模拟结果 还显示裂隙的存在加剧了坡面表层土体的孔压波动,易造成表层“子土块”的剥落。研究成果为进一步揭示季节性通水 诱发的膨胀土渠道灾变提供了参考依据。

    2024-11-20 iGeo

  • 降雨对隧道浅埋段施工力学效应影响研究

    降雨入渗对隧道浅埋段洞室稳定性有着重要影响。文章依托京沪高速济南连接段老虎山隧道,首先 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降雨条件下隧道洞口浅埋段渗流场演化规律;在此基础上,通过流固耦合数值模 型对不同降雨入渗时间下双侧壁导坑法施工过程中围岩应力、支护结构受力变形特征进行研究,得出以下 结论:降雨对洞口 40m 范围隧道影响较大,入渗形成的地下水位线贯穿隧道洞身,其中土石交界处孔隙水 压力值较大;降雨入渗使得围岩应力、支护结构变形增大,支护结构压应力增大、但拉应力减小;其中降 雨结束时影响最大,降雨结束 20d 左右影响基本消除。

    2024-11-20 iGeo

  • 考虑参数空间变异结构的结构化交叉约束随机场模拟方法研究

    斜坡岩土体抗剪强度参数的空间变异性具有一定的结构性。为研究岩土体参数空间变异结构对边坡失效概率的影响, 依据变异函数的内涵推导出变程与相关距离的数学变换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结构化交叉约束随机场模拟方法,用以模 拟具有互相关性的参数随机场。建立了结构化交叉约束随机场计算模型,研究不同空间变异结构的抗剪强度参数对边坡失效 概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结构化交叉约束随机场可用于生成模拟具有复杂各向异性空间变异结构的参数随机场,由于考 虑了随机偏差、条件数据和空间变异结构,能较为真实地反映地层实际参数,数据波动较条件参数插值场小。可靠性分析结 果表明:不考虑抗剪强度参数空间结构分析易高估边坡的失效概率;考虑 c′和 φ′互相关性时,失效概率随着相关系数的增加 而增加,当参数间呈负相关性时更容易高估边坡的失效概率。

    2024-11-20 iGeo

  • 基于位移比模型的三峡库区云阳县域内蠕变型滑坡降雨预警

    建立高效合理的区域滑坡灾害降雨预警模型对滑坡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 然而以往的研究多侧重于临滑预警,对蠕变 型滑坡在强降雨工况下的短暂加速变形的预警研究还有待深入 . 以三峡库区云阳县域内滑坡为例,首先根据滑坡地表位移监 测数据的特点对统计样本进行合理筛选 .再通过降雨因子与滑坡发生的相关性分析以及对滑坡在降雨条件下位移变化情况的 数值模拟,确定了适用于不同时间阶段的降雨统计变量 . 然后将考虑了滑坡规模特征的滑坡位移比(累计位移与滑坡纵长之 比)作为变形指标,分时段统计滑坡地表位移监测数据与历史降雨信息,建立了日降雨数据与月位移数据的对应关系,得到了 可用于确定降雨量阈值的位移比模型,并获得了云阳县蠕变型滑坡的五级预警分区 .最后分别选用研究区滑坡险情实例、长年 位移监测数据及极端降雨事件对模型预警效果进行检验 .结果显示基于专业监测数据的位移比模型的滑坡降雨预警结果与实 际情况相符,可为蠕变型滑坡的预警预报提供依据 .

    2024-11-20 iGeo

储罐的动特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