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资讯

  • 不同赋层条件下盾构隧道双向地震波激励响应分析

    以广州地区地层情况为条件,研究盾构隧道在双向地震波激励作用下的横向地 震响应特性,利用有限元软件 ADINA 的弹簧阻尼单元模拟粘弹性人工边界,有效地分析结构 - 地基的动力相互作用问题。对盾构隧道在地震作用下衬砌结构的应力场与位移场进行数 值模拟计算,分析衬砌结构的稳定性和变形,并对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研究。

    2024-12-18 iGeo

  • 建设期路堑高边坡地震稳定性评价方法及应用

    路堑边坡除了在完成支护措施后需要满足工程稳定性要求以外,在建设过程中不 能发生大的失稳变形破坏。为了综合评价建设期路堑高边坡修筑过程的稳定性,提出一种地 震稳定性综合评价方法,分别分析整个施工过程中边坡的动力稳定性、塑性变形和框格梁破 坏,并对典型边坡案例的实际施工次序和推荐施工次序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一坡到底” 的施工方法在高烈度区更容易受到地震影响,发生大的滑动可能性显著增加。而采用“开挖 一级,加固一级”的方法发生滑动概率更小,框格梁的完整性能得到较好地保存。能为建设 期路堑高边坡地震稳定性评价提供重要的指导意义。

    2024-11-22 iGeo

  • 不同基床底层细颗粒含量的高速铁路路基水分运移规律及水囊控制

    通过数值方法建立了高速铁路路基渗流模型,其由上部结构和基床表层、基床底层、地基组成。在左线底 座与基床表层交界处设置两条裂缝模拟降雨入渗边界,对 模 型 施 加2013年杭州市降雨数据进行3a计 算,分 析 了基床底层不同细颗粒含量对路基内部水分运移的影响。研究表明,3a计算时间后,各工况路基内部均出现水 囊,且随着细颗粒含量增大,水囊面积增大。湿润锋击穿基床表层和基床底层交界面的时间、到达基 床 底 部 的 时 间均随细颗粒含量的增大而增大。最后,在基床表层和基床底层之间增设一层渗透系数较低的 GCL复 合 垫 层, 并结合在基床表层和基床底层之间设置毛细屏障的现场试验,探讨了水囊控制方法。

    2024-11-21 iGeo

  • 任意埋深下排水系统非对称堵塞 隧道渗流场的解析研究

    基于目前未见对任意埋深情况下排水系统非对称堵塞隧道渗流场的解析研究,结合保角变换和分离变量法2种方 法,推导出任意埋深情况下排水系统非对称堵塞后隧道渗流场的显式解析解,并利用正交性对解析解中的未知数进行求 解,首次提出可以适用于浅埋隧道排水系统非对称堵塞后渗流场的显式解析解。该解析解经试算后发现,当级数项数N≥20 时,解析解计算结果收敛程度已经很好,且在改变工程参数时仅需要对输入值进行调整,计算

    2024-12-25 iGeo

  • 不同侧压力系数隧道二次衬砌的有限元分析

    对混凝土衬砌支护结构进行受力分析, 利用混凝土等效弹性系数模式下的本构关系, 采用有限元计算程序 ADINA 进行模拟分析, 得出了当采用三心拱形支护结构时, 在侧压力系数 K由小到大变化过程中, 二次衬砌的承载力变化情况。

    2024-12-12 iGeo

  • 地震作用下岩石动态力学参数估算方法探讨

    岩体在地震作用下的动态力学参数是对岩石工程准确地进行地震稳定性分析的基础。在探究地震作用下岩 石材料合理应变速率基础上,利用动态力学试验与岩体力学参数的经验估算方法,讨论考虑地震作用的岩石动态 力学参数估算问题。结果表明:(1) 对于依托工程而言,相应的地震代表性应变速率为 10-2 ~5×10-2 /s。这一应变 速率范围介于准静态和传统上的“中等应变速率”之间。(2) 对动力学试验结果进行拟合时发现,强度包络线的形状并 不随着应变率的增加而变化,仅有强度包络线截距变化。基于此提出考虑动态应变速率的地震动态强度参数估算 经验公式,可在静态参数和应变速率的基础上估算考虑地震作用的动态强度参数。(3) 基于 Hoek & Diederichs 经 验公式,给出地震作用下岩体动态模量的估算方法。(4) 最终,结合岩体的地震动态强度参数与模量参数的估算 方法,提出考虑地震作用的岩石动态力学参数估算方法。并以白鹤滩水电站岩体为例,对这一方法进行了说明。

    2024-11-22 iGeo

  • 重庆小南海滑坡原始地形恢复及滑坡体体积计算

    重庆黔江小南海崩塌滑坡发生于 1856 年,属于历史地震诱发滑坡。由于无法获取震前的 遥感影像及 DEM 数据,只能依据相邻地区地貌类比、数值模拟等推测滑坡发生前的原始地貌形态。 文中通过野外实地调查和无人机航拍、水域密集人工测深等方法获取了小南海崩塌滑坡体及相邻地 区的高精度 DOM 影像( 数字正射影像图) 和 DEM 数据。选取相邻地区未发生崩塌滑坡的 2 类地貌形 态作为参考,利用 MATLAB 软件进行高程曲面拟合,对崩塌滑坡的原始形态进行恢复; 采用 Geostudio 软件判断在地震动作用下 2 类山体原始形态的边坡稳定性,推测崩塌滑坡前山体的原始形态为 高耸陡立、坡度为 70° ~ 80°的陡坡; 并收集整理小南海堰塞坝 2 条测线、11 个钻孔的钻井资料,通过 钻井资料显示的谷底地形对恢复的河谷原始地形的可信度进行验证。最后,对拟合恢复的小南海山 体原始 DEM 数据与滑坡后当前 DEM 数据进行填挖方计算,以估算崩塌滑坡体的体积,并对分析结 果进行探讨,最终认为挖方计算的结果较为可信,滑坡体的体积为 4. 3×107 m3 。

    2024-11-21 iGeo

  • 波浪作用下填筑式进海路基于ADINA的有限元分析

    流体基于 N-S方程,采用 VOF 方法追踪自由面;固体结构采用有限单元法,应用 ADINA 软件的流固耦合功能,分别数值模拟了波浪作用下3种不同护面型式的填筑式进海 路的受力和变形。通过分析护坡型式对填筑式进海路所受波浪作用的影响,得出整体斜坡式 进海路受到的波浪力及位移相对最小,同时复式坡面进 海路比单一坡面 的进 海 路 消 浪 效 果好。

    2025-05-26 iGeo

储罐的动特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