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盘高速公路北盘江特大桥为5×30+82.5+220+290+220+82.5+7×30m 预应力混凝土空腹(斜腿)式连续刚构,主跨290m 按常规高标号混凝土(C55)施工目前属世 界第一。主墩承台为28m×28m×5m,属典型的大体积混凝土块体,其所处地理位置环境 复杂,昼夜温差极大,在施工中,对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度控制和裂缝控制难度较高。笔者采用 大型有限元软件 ADINA 分析了温度应力分布,分析了环境温度变化以及分层浇筑对混凝土 温度的影响,并采用了有效的温控措施,在施工过程中全面监测,通过减小混凝土内外温差、 降低外界条件对混凝土变形约束,成功地完成了承台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积累了复杂地形、 多变环境下的现场施工经验。
2024-12-12 iGeo
为研究酸性环境中砂岩在干湿循环作用下强度的劣化规律,在溶液 pH 值分别为 7、5、3 的浸泡环境中,对砂岩试 样进行循环次数为 1、5、10、15、20 次的干湿循环试验。根据每个循环阶段后的强度数据,得到 Mohr-Coulomb 强度准则 参数和 Hoek-Brown 强度准则参数,并对这些参数的干湿循环劣化效应做简要的分析。再根据应力空间中偏应力与强度准则 参数的关系式,分别作出 pH 值为 7、5、3 的浸泡溶液作用下 π 平面上的破坏面随不同循环次数的变化图。结果表明:各准 则参数随着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加呈下降趋势,循环次数较小时劣化较为严重,而后呈缓和趋势;pH 值越低,劣化越严重, 劣化效应由大至小依次为:单轴抗压强度、黏聚力、材料常数、内摩擦角;同一 pH 值浸泡环境中,循环次数较小时,π 平 面上的破坏曲线较为稀疏,循环次数越大,破坏曲线越密集;不同 pH 值浸泡环境中,pH 越低,破坏曲面越小;偏应力与 单轴抗压强度、黏聚力正相关,与材料常数、内摩擦角负相关。
2024-11-21 iGeo
建立高效合理的区域滑坡灾害降雨预警模型对滑坡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 然而以往的研究多侧重于临滑预警,对蠕变 型滑坡在强降雨工况下的短暂加速变形的预警研究还有待深入 . 以三峡库区云阳县域内滑坡为例,首先根据滑坡地表位移监 测数据的特点对统计样本进行合理筛选 .再通过降雨因子与滑坡发生的相关性分析以及对滑坡在降雨条件下位移变化情况的 数值模拟,确定了适用于不同时间阶段的降雨统计变量 . 然后将考虑了滑坡规模特征的滑坡位移比(累计位移与滑坡纵长之 比)作为变形指标,分时段统计滑坡地表位移监测数据与历史降雨信息,建立了日降雨数据与月位移数据的对应关系,得到了 可用于确定降雨量阈值的位移比模型,并获得了云阳县蠕变型滑坡的五级预警分区 .最后分别选用研究区滑坡险情实例、长年 位移监测数据及极端降雨事件对模型预警效果进行检验 .结果显示基于专业监测数据的位移比模型的滑坡降雨预警结果与实 际情况相符,可为蠕变型滑坡的预警预报提供依据 .
2024-11-20 iGeo
采用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对埋入式抗滑桩加固的滑坡模型进行了数值分析。模拟结果表明,在设计工况 下埋入式桩承担的滑坡推力与全长桩承担的滑坡推力相当,推力大小与设计安全系数有关。在极限破坏工况 下,桩悬臂段越长,滑体越顶滑动破坏时对应的稳定安全系数也越大,桩承担的滑坡推力越大。由此提出埋入 式抗滑桩加固滑坡设计时,埋入式桩的合理桩长可采用强度折减数值方法根据设计安全系数确定,埋入式桩应 承担的滑坡推力可用
2024-12-20 iGeo
应用有限元分析软件 , 建立了薄钢板剪力墙在滞回荷载作用下的有限元分析模 型 , 对其 抗震性能进行 了数值模拟分析研究 , 并与有关试验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 , 结果表明 , 采用薄钢板剪力墙作为杭侧力构件 , 可显著提高结构的承载力、延性和减震耗能性能 。
2024-12-12 iGeo
岩桥的破裂贯通是一种非连续变形现象。强度折减技术虽然是渐进破坏过程模拟的主流技术,但其不具备描述非连 续变形现象的能力。提出连通率折减法和刚度折减法来模拟含非贯通结构面岩块的渐进破坏过程,并建立考虑渐进破坏过程 的块体稳定分析方法。首先,引入 Goodman 单元来描述共面非贯通结构面的岩桥部分和裂隙面部分,建立静力平衡方程来 求解滑裂面内岩桥单元和裂隙面单元的应力。其次,岩桥单元采用 Griffith 准则来判别破坏,利用连通率折减法来描述其破 裂;裂隙面单元采用 MC 准则来判别破坏,用刚度折减法来描述其屈服;通过循环迭代,模拟岩桥单元的破裂过程和裂隙面 单元的应力调整过程,实现整个滑裂面的渐进破坏过程模拟。然后,定义考虑渐进破坏过程的滑裂面极限状态;通过自重超 载方式将滑裂面推送至极限状态;基于极限状态设计的理论框架,计算度量块体稳定性的安全系数指标。工程实例分析结果 表明,渐进破坏过程模拟结果与现场调查结果是一致的。渐进破坏过程的模拟实现,有助于岩质边坡变形破坏机制分析从定 性分析阶段扩展至定量分析阶段
2024-11-21 iGeo
公路边的滑坡崩塌在中国西南地区是常见的一类地质灾害。道路的开挖一方面改变了边 坡原有的地表形态,形成了新的较陡的边坡,如果缺乏保护措施,新的陡坡很容易失稳,从而形成以 滚石或浅层滑坡为主的边坡破坏。另一方面,道路开挖有可能会改变原有坡体的结构,降低坡体的 安全系数,引起较大规模的滑坡,造成更为严重的灾害。因此,坡体开挖的位置对其稳定程度会产 生一定的影响。文中以岩质边坡为例,在建立边坡模型的基础上,采用二维极限平衡数值模拟方法, 分析了道路开挖位置对整体边坡稳定性的影响; 同时,对加载地震作用的边坡稳定性也进行了模拟 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对于有潜在滑动面的坡体,在不同位置进行开挖对坡体稳定性的影响是不同 的: 在坡脚处或接近滑动面滑出位置开挖道路,将减小阻滑力而导致整体稳定性降低; 在接近坡顶 处开挖道路则会因卸载坡体物质而提高整体稳定性。合理的开挖位置与坡体坡度有密切关系,在不 降低整体安全系数的情况下,坡度较陡的坡体,其开挖位置相应要高一些。无论坡体角度大小,地 震作用能够显著降低边坡的稳定性。
2024-11-20 iGeo
国内外研究表明,土拱效应对于埋地柔性管道的受力变形有着显著的影响,然而关于管道回填土体中土拱 效应随管底填土高度以及管道直径等因素变化规律的研究鲜有报道。通过现场试验研究施工填土过程中 HDPE 双 壁波纹管道在回填土体中引发的土拱效应,以此明确埋地 HDPE 管道在回填土时,管顶上覆土压力的变化规律。 结果表明,对于管顶和管侧的回填土,其土拱效应随着管底填土高度增加均增强;在给定填土高度时,土体
2024-12-20 iG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