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抗滑桩的设计理论为基础,结合 Rocscience Slide 软件( 或 Slope /W 软件) 和理正软件,提出一种新的抗滑桩加固边坡稳 定的计算方法。该方法采用刚体极限平衡法计算边坡的稳定性,弹性计算方法计算抗滑桩的内力和位移,并将边坡稳定计算和抗 滑桩内力计算有机的结合起来,避免了传统设计方法中两部分内容的相互脱节。同时,该方法避免了传统设计方法的复杂性和繁 琐性,可以考虑多种荷载的影响,提高了设计效率和设计准确性。
2024-12-13 iGeo
为研究气候、植被和地下水多种因素作用下的中小 型尾矿库重金属迁移规律,考虑降雨-蒸发-蒸腾与地下水的 耦合作用,建立不同坝高、坡比、渗透系数和迁移时间工况 的尾矿坝重金属迁移模型。应用 Geostudio 模拟软件,基于 正交设计的因素显著性分析及全面设计的因素影响性分 析,研究中小型尾矿库重金属 Cu2 + 的迁 移 规 律。结 果 表 明: 尾矿库坝高与污染物 Cu2 + 平均迁移速度成反比; 坡比 对尾矿库污染物 Cu2 + 迁移质量浓度的影响不显著; 渗透系 数对重金属 Cu2 + 的迁移有显著影响,在尾矿库的同一 深 度,Cu2 + 迁移 365 d 时,渗透系数随污染物质量浓度增大而 增大; 迁移时间对重金属 Cu2 + 的运移有较显著影响,坝高 一定时同一剖面的污染物质量浓度随时间推移而增大。研 究结果可为中小型尾矿库的重金属污染分析、评价和防治 提供参考依据。
2024-12-13 iGeo
尾矿库的重金属污染物除了随地下水迁移,还会受到气候、植被等外界因素的干扰. 本文考虑气候 ( 降雨、蒸发) 及植被( 植物蒸腾) 条件与地下水的耦合作用,应用 Geostudio 软件的 SEEP/W、VADOSE/W 和 CTRAN /W 模块,对比模拟大型尾矿库的典型重金属污染物 Cu2 + 的迁移规律. 结果表明,植物蒸腾与地下水 耦合作用会降低重金属 Cu2 + 的浓度,对尾矿库土壤中 Cu2 + 有降解作用和去除效果; 气候及植被条件与地下 水耦合作用不同程度地影响重金属污染物的浓度、重金属的迁移距离和平均迁移速度; 气候及植被条件与地 下水耦合作用对尾矿库重金属 Cu2 + 浓度、流体系统质量、迁移距离和平均迁移速度的影响程度为气候条件 > 植被条件 > 气候条件 + 植被条件. 研究结果提高了尾矿库重金属污染扩散计算精度,对环境污染分析与评 价有较大参考价值.
2024-12-13 iGeo
以某尾矿库为例,开展尾矿库不同库水位对重金属Cu2+迁移影响的数值模拟分析,得到不同 库水位下重金属Cu2+的迁移规律。结果显示,重金属在空间上随地下水发生沿初期坝方向的横向和纵向的 迁移;随着尾矿库的堆积,尾矿库剖面上各粒子浓度得到补给,尾矿库中的重金属浓度逐渐增大;尾矿 库重金属离子的迁移速度与其库水位高度呈正相关;在尾矿库设计最高库水位标高时的重金属Cu2+迁移速 度最快,7~7.5a到达初期坝。研究成果对指导现场尾矿库环境治理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
2024-12-13 iGeo
为研究尾矿坝加高对 Cu2+ 在尾矿库中迁移的影响,以歪头山尾矿库为例,采用 GeoStudio 软 件进行数值模拟,建立不同坝高的尾矿库模型,获得了不同坝高下的孔隙水压力等势图、重金属 浓度分布等势图和粒子迁移路径图。结果表明: 当尾矿坝加高时,相同位置的孔隙水压力增大; 在尾矿库相同深度,尾矿坝加高会增大 Cu2+ 浓度和污染物迁移距离; 经过相同时间的迁移,同一 深度处,尾矿坝加高会使重金属污染物的质量浓度增大; 尾矿坝加高会增大污染物颗粒的迁移距 离和平均迁移速度。
2024-12-13 iGeo
为研究植物生长年限及坡比等因素对尾矿坝安全系数的影响,进行了根土复合剪切实验, 设置坡比、植物修复年限、坝高等参数条件并建立尾矿坝模型,通过 GeoStudio 软件计算不同条件 下尾矿坝的安全系数。结果表明: 植物修复可提高尾矿坝安全系数,但在修复植物生长年限较短 的情况下效果并不明显,修复时间≥10 a 且坡比为 1 ∶ 5 时效果显著; 在坡比与修复年限相同的 条件下,安全系数随尾矿坝的增高呈降低趋势; 在坝高、修复年限相同的条件下,安全系数随坡比 的减小呈增大趋势,安全系数差值集中在 0.2~0.8,安全系数计算结果间差异均显著( P>0.05) 。
2024-12-13 iGeo
地震是影响铀尾矿库稳定性的重要因素之一。为研究铀尾矿库在地震动作用下的动力特性,以 某 铀 尾 矿库为例,对尾矿库在设计地震条件下的动力反应进行了模拟计算,得到地震过程中尾矿坝体应力、加 速 度 反 应、变形、液化和动力稳定等计算结果。研究表明,该尾矿库在设计地震条件下总体表现良好,坝体稳定性可以 得到保障。
2024-12-05 iGeo
在降雨和水位升降的联合作用下,库岸边坡易发生滑塌现象。采用理想弹塑性 Mohr-Coulomb 准则,在干湿循环作 用下,分析库岸边坡的稳定性,难以反映边坡土的超固结消散等复杂力学特性。以江西省新干航电枢纽库岸边坡为背景,针 对弱超固结非饱和红黏土,开展非饱和直剪试验,采用反正切函数,描述吸力应力与基质吸力的数学物理关系,提出红黏土 的超固结非饱和统一硬化(unified hardening, UH)模型。然后,在 UH 模型的基础上,采用 C++语言,开发 FLAC3D 的应 用程序;利用 GeoStudio 软件的 SEEP/W 模块,计算降雨入渗的非饱和渗流场;编写接口程序,导入 FLAC3D,开展库岸边 坡的稳定性计算。库岸边坡的水平位移明显大于经典的非饱和理想弹塑性模型计算结果,结果表明,修正 UH 模型能够合理 地预测超固结非饱和红黏土库岸边坡的稳定性,为同类库岸边坡工程稳定性分析提供了参考。
2024-12-05 iG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