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曲冰湖溃决型泥石流紧邻川藏铁路某车站,可能对其建设及运营产生威胁。首先基于现场调查和遥感解译查明 了巴曲泥石流的基本特征,采用规范公式计算了巴曲暴雨泥石流的动力学参数。然后采用无量纲堵塞指数(DBI)评价了巴 曲沟内 7 个主要冰湖堰塞坝的稳定性。评价结果表明:巴曲 1#冰湖堰塞坝的 DBI 值处于非稳定区,3#、4#和 6#堰塞坝的 DBI 值处于非稳定区与稳定区之间,存在发生冰湖溃决的风险。最后,采用快速物质运动模拟软件(RAMMS)单相流数值 方法,模拟分析了巴曲沟在 4 个极端场景下的冰湖溃决演进过程。模拟结果显示:巴曲冰湖溃决后的演进过程分为开始-汇 流-冲出-停积四个阶段,共历时约 4.5 h。在 1#—4#及 6#冰湖堰塞体全部溃决工况下,冰湖溃决泥石流在沟口的最大流速为 5.92 m/s,最大深度为 4.35 m,最大流量为 1 954.42 m3 /s,为暴雨型泥石流的 5.1 倍。除此之外,4 个场景下冰湖溃决洪水的影 响范围都经过拟建车站,泥石流最大深度分别为 1.91,3.36,1.53,4.35 m。因此在车站设计时需采取排导槽或导流堤等工程 措施进行防护治理。上述研究结果可为川藏铁路选线及青藏高原东部地区的冰湖溃决型泥石流防治提供参考。
2024-12-19 iGeo
以大量的实际工程为基础,基于 Sarma 极限平衡法和有限元强度折减法探讨层状岩质边坡在不同岩层倾角 θ、边坡 坡角 β、结构面间距 h 条件下的安全系数与破坏面位置的变化规律,揭示复杂多层软弱夹层边坡岩体的破坏机制及稳定性特 征。结果表明:不同 θ 条件下边坡岩体失稳机制和破坏面位置不同,随着 θ 的增大,破坏机制表现为滑移破坏→滑劈破坏→ 崩塌破坏→倾倒破坏→滑移破坏;当 β、h 一定时,直立层状边坡的稳定性略大于水平层状边坡,反倾向边坡的稳定性明显 大于顺层边坡;β 直接影响边坡岩体破坏特征,当 β 由 30°增大至 60°时,顺层边坡的安全系数约降低 53%;反倾向层状边坡 的安全系数约降低 40%;h 对边坡岩体破坏机制的影响较小,但对稳定性的影响较大,建议工程实践中加强密集结构面岩质 边坡的监测和加固工作。
2024-12-04 iGeo
极限支护力是保证盾构隧道开挖面稳定性的关键参数.但目前鲜有学者研究上 硬下软地层中盾构隧道开挖面极限支护力的现状.本文基于极限平衡法和筒仓理论,假设破 坏面为折线,建立了适用于该地层的盾构隧道开挖面极限支护力计算模型,并得到其计算公 式;进而对该地层模型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与不考虑地层分层的传统方法相比较,本文 方法与数值计算结果更为吻合,证明了当开挖面横跨上硬下软地层时考虑分层的必要性.在 此基础上,对埋深、上下土层厚度及土体强度指标等参数对极限支护力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当上下地层土质不同时,考虑分层与否所得的极限支护力差异较大.因此,上硬下 软地层不能等同于均质土层,在工程实践中需予以考虑.
2024-11-20 iGeo
为精确识别雪崩流动特性及流态信息,全面分析其运动过程。本研究基于无人机倾斜摄影技术获取高分 辨率航拍数据,以阿尔先沟雪崩易发区为例,通过现场调查、无人机遥感解译精细探测雪崩活动过程,确定RAMMS 模型输入参数,在此基础上对不同类型雪崩事件进行模拟和重建,对比分析传统地面调查、无人机遥感解译结果与 模拟结果的差异,探讨不同类型、不同雪层释放条件下雪崩活动过程。研究结果表明:(1)以倾斜摄影技术为核心 的雪崩调查分析体系,将传统的地面调查方法结合无人机遥感和数值模拟相互验证,提高了灾害发育状况评估的 准确性。(2)2月中旬阿尔先沟坡面积雪厚度趋近于临界厚度值,持续降雪使雪层失稳触发新雪雪崩。调查时仍处 于灾害孕育阶段,雪层裂缝加剧变形,风力作用下雪檐自重逐步增大,有超过雪的抗断强度的趋势,整体稳定性较 差。(3)以坡面上方积雪平台为潜在释放区的坡面型雪崩,释放量可达8.2669×104 m3 ,运动时长约为128 s,并在120 s内堆积区流动高度达到最大,约为3.55 m,最大流动速度为18.34 m·s -1 ,最大冲击力可达到32.67 kPa,形成面积 3369.7 m2 ,体积1.8525×104 m3 的堆积体。通过相互验证,坡面型雪崩并非积雪平台的释放,地面调查结果与数值模 拟解译结果存在差异。(4)沟槽—坡面复合型雪崩为沟槽坡面雪层断裂释放且断裂深度仅为临界厚度值的60%左 右,雪崩持续时间接近于300 s,堆积区最大流动速度6.58 m·s -1 ,最大冲击力17.97 kPa,平均堆积深度为1.64 m,影响 范围1178.5 m2 ,堆积量3107.76 m3 ,地面调查结果与数值模拟结果一致。研究结果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雪崩事件信息获 取的准确性,可为今后雪崩潜在危险预测、风险规避及灾害应急处置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撑及科学依据。
2024-12-19 iGeo
冰湖溃决型泥石流作为目前西藏境内最主要的地质灾害之一,对下游工程的建设与运营造成潜在威胁。 以西藏洛 隆县冻错曲冰湖为例,基于现场调查、遥感解译、特征值计算和数值模拟方法,对冻错曲冰湖泥石流孕灾条件、动力学特征及 溃决演进过程进行研究,分析其对下游工程建设的影响。 采用无量纲堵塞指数(dimensionless blockage index,DBI)方法对冻错 曲冰湖堰塞体稳定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该堰塞体位于非稳定区与稳定区之间,存在发生溃决的风险。 基于三维动态模拟软 件 RAMMS 的 Voellmy-Salm 单相流模型,模拟分析了冻错曲冰湖泥石流在 2 种溃决模式下的演进过程。 模拟结果显示:冻错 曲冰湖泥石流溃决演进过程可归纳为初始溃决、加速运动、减速运动、沟口停淤 4 个阶段;2 种溃决模式下冰湖溃决影响范围 都经过拟建工程位置,潜在威胁区泥石流平均深度分别为 4. 87 m 和 8. 26 m;在瞬时全部溃决场景下,冰湖溃决泥石流在拟建 工程处最大流速为 5. 74 m / s,最大流量为 2 843. 38 m3 / s。 研究成果有助于评价冰湖溃决型泥石流的危害性,并为工程防治设 计提供参考。
2024-12-19 iGeo
拟建独库高速公路阿尔先沟段地貌以高山峡谷为主,由于降雪和气候变化,雪崩频发。利用无人机遥感 解译与现场调研协同调查的方法识别92个雪崩点,选取高程、坡度、地表切割度、地面粗糙度,积雪期最大积雪深 度、最大风速、平均温度和平均降雪量为驱动因子,运用地理探测器分析不同分辨率地形因子与雪崩稳定性的关 系。结果表明:本研究区雪崩发育较为活跃,稳定性较差,但较多雪崩释放区、运动区位于山体坡面,堆积区位于远 离拟建线路的谷底,对拟建线路影响较小。通过地理探测器分析,坡度、地面粗糙度对雪崩稳定性解释力与分辨率 呈正相关,高程、地表切割度呈负相关,交互探测结果均是双因子增强或者非线性增强,且非线性增强比双因子增 强更加显著,坡度与其他因子结合对雪崩稳定性影响至关重要。本研究可为雪崩易发性、危险性评价工作提供可 靠的数据支撑,为独库高速公路的建设运营提供科学依据。
2024-11-25 iGeo
2023年12月8日,山东电力工程咨询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山东电力院”)与中仿智能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仿科技”)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双方联合采购Rocscience Slide2与SWedge模块,以推进岩土工程领域的设计与科研工作。此次合作标志着两家公司在技术创新与资源共享方面的进一步深化,携手推动岩土工程行业的数字化转型。
2025-01-22 iGeo
2023年12月8日,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石油管道”)与中仿智能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仿智能”)达成战略合作,正式采购GeoStudio Slope/W软件,用于岩土工程设计与分析。
2025-01-22 iG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