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基坑工程中渗流作用下基坑整体稳定性分析这一难点,在考虑基坑邻近水体水位变化及其非稳定渗 流的基础上,同时考虑连续墙的影响,对常规边坡临界滑动场法进行改进,提出邻近水体多层地基深基坑整体稳定 分析方法。以合肥地铁 1 号线大东门站基坑工程为依托,分析了邻近水体水位变化及其渗流作用下基坑开挖过程 中整体稳定性变化,并与圆弧滑动法计算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 该方法可搜索出任意形状危险滑动面,相比于 传统设计方法假定圆弧滑动面更合理,计算结果也更可靠; 渗流作用是影响邻水基坑整体稳定性的主要因素之一, 渗流场的变化会造成滑动面位置的改变。
2024-11-20 iGeo
将圆形围堰周围渗流场分为 4 个区域,用分离变量法分别得到柱坐标系下 4 个区域的水头分布级数解形式, 结合区域间的连续条件,并利用贝塞尔函数正交性得到考虑封底效应的圆形围堰稳态渗流场解析解。该解析解能求解 成层土情况下围堰涌水量及封底层渗流水压力,并能退化到各向同性土层中围堰未封底情况。通过与数值计算结果以 及其他近似法计算结果的对比,证明了该解析解的正确性及有效性。基于解析解,分析了封底层渗流
2024-12-20 iGeo
以麻黄沟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渡槽为例 , 采用 AD INA有限元分析软件对其进行有限元建模 , 重点分 析了钢筋预应力的施加方法。经分析指出 : 在 AD INA分析软件中 , 初应变法适合杆单元 , 降温法适合体单元。
2024-12-12 iGeo
依托渝怀铁路斜坡软弱地基路堤土工离心模型试验成果,利用 Slide软件建立对应的计算模型,开 展 基 于极限平衡法与概率分析的复式滑动研究;对比Slide模型结果与离心模型试验成果的差异,探讨斜坡软弱层厚 度与内摩擦角变化对复式滑面的影响;开展斜坡软弱层内摩擦角变异性对稳定性与滑动模式影响的概率分析。 Slide模型计算与离心模型试验具有互补性;在极限平衡法中,考虑复式滑面有利于提高设计的安全储备;斜 坡 软弱层内摩擦角偏小、厚度偏薄时更易出现复式滑动破坏;在极限平衡法中引入概率分析,可更好地反映斜坡软 弱层内摩擦角的变异性。
2024-11-20 iGeo
均质土质覆盖层作为填埋场与大气环境的隔离结构其主要功能是控制雨水入渗,近些年该类覆盖层在北美一 些干旱和半干旱地区被证明是有效的。基于二维非饱和土渗流控制方程,采用可考虑土体进气值的指数函数描述土体 的土水特征曲线和渗透系数曲线,使用单位梯度边界作为土质覆盖层的底部边界条件,推导出可考虑任意初始条件的 降雨入渗移解析解。通过与前人试验结果比较与分析,证明了该解析解的有效性。对比分析了均质土质覆盖层底部分 别取单位梯度边界、渗流审查边界和固定孔压边界对降雨入渗及渗漏量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与渗流审查边界和固 定孔压边界相比,单位梯度边界更适合土质覆盖层的渗漏量计算。利用该解析解分析不同初始条件对累计渗漏量的影 响,结果表明覆盖层累计渗漏量随其底部初始体积含水率的增加而增大。为土质覆盖层防渗漏性能评价提供了一种简 单实用的计算方法。
2024-11-20 iGeo
从工程实际出发,建立考虑基坑坑底及侧壁卸荷作用的基坑开挖引起的附加荷载计算模型;基于 Mindlin 解给出由基坑开挖所引起的邻近隧道处的竖向附加荷载;引入能考虑隧道任意埋深效应的修正基床反力系数, 将既有隧道简化为搁置于 Pasternak 地基上的 Euler-Bernoulli 梁,进而提出基坑开挖下邻近既有隧道响应的简化计 算方法.所提方法能考虑隧道埋深效应以及地基剪切效应,与工程实际更为
2024-12-20 iGeo
采用 ADINA 软件, 建立双河口连续刚构桥的三维空间有限元模型, 对双河口大桥的动力特性进行数 值模拟分析与计算, 得出双和口大桥典型工况下的自振频率及振型, 为该桥结构抗风以及抗震设计分析等提供必 要的依据。计算研究结果为今后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类似情况提供一种有意义的、经验性的指导。
2024-12-12 iGeo
为完善现有膨胀土边坡稳定分析方法中概化处理土体结构,特别是裂隙面、软弱夹层等因素的局限,将边 坡视为均质土层、裂隙充填薄层及张拉裂隙的组合,将现场勘测得到的典型控制性裂隙的空间信息(高程、倾 角、厚度、长度)纳入模型,同时考虑裂隙面夹层的强度参数,建立膨胀土裂隙边坡地质模型。基于Slide程序中 能够满足条块间作用力与力矩平衡,并且适合于折线滑动面的边坡稳定分析的 Janbu、Spencer 和 Morgenstern 方 法,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典型滑坡为稳定性分析算例,分析含裂隙膨胀土边坡的稳定性及其特征。结果表明,边 坡地质模型与真实边坡的吻合度越高,其稳定性亦越接近。在考虑了地表垂直裂隙、地下水及坡脚缓倾裂隙后, 边坡的安全系数显著降低,并产生了由坡顶的垂直裂隙与从此裂隙底部开始发展、剪出口在坡脚的滑面组合而成 的折线型滑动面,该滑动面型式与现场典型滑坡破坏特征基本一致。
2024-11-20 iG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