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探究基坑底部工程桩(抗拔桩和立柱桩)的作用效应,基于实测数据分析珠海某深基坑的变形特性,并通过三维 有限元仿真计算,研究坑底工程桩直径、长度和纵向间距对基坑变形和地连墙内力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 受滨海 深厚软弱淤泥质地层影响,该深基坑变形相较上海、苏州和我国台湾地区的典型基坑偏大,且基坑封底后变形仍有较大增 长,地下连续墙水平位移和周边地表沉降最大增量可达30%~40%。2) 工程桩可
2024-12-20 iGeo
目的研究BFRP布加固双曲拱桥的力学特性, 证明 BFRP布加固双曲拱桥的有效性. 方法 针对敖汉危旧双曲拱桥病害产生的机理, 基于有限元结构计算方法, 借助 AD INA 计算机 程序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 对该桥采用粘贴 BFRP 布加固后的静动力特性进行研究. 结果 BFRP布加固双曲拱桥拱肋加固方案可有效降低拱顶、拱脚等关键截面的压应力, 增强结构的 抗弯及抗扭性能. 加固后具有较好的整体工作性能; 处于弹性工作状态; 荷载增至公路 - 的 1 9倍, 具有足够的安全储备. 结论 采用笔者方法加固该桥型拱肋是有效的, 且具有较高的性价比, 研究成果对类似桥梁工程的加固具有参考价值.
2024-12-12 iGeo
地下水封油库是目前世界上最主要的战略石油储备模式,由于它是采用水封的形式将原油储存于地下岩石 洞室中,因此,岩体的渗透特性(尤其是各向异性特征)将影响围岩的稳定性。以国内在建的首个大型地下水封石 油洞库工程为背景,在花岗片麻岩体渗透各向异性特征研究的基础上,对不同渗透各向异性比值下,洞室围岩地 下水压力、流速、位移和应力等进行有限元分析,并采用广义 Hoek-Brown 准则的强度折减法研究渗透各向异性 对洞室群围岩整体稳定性系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花岗片麻岩体渗透各向异性对洞库围岩地下水压力和流速 具有显著影响,随渗透各向异性比值的增加,地下水压力线性增大,地下水流速呈对数递减关系;渗透各向异性 对洞库围岩变形无影响;对围岩应力场影响不明显,可以忽略不计;对洞室群围岩的整体稳定性系数影响较大, 总体随各向异性比值的增加逐渐下降。这对地下水封油库工程的稳定性评价具有一定理论和工程价值。
2024-11-20 iGeo
针对基坑工程中渗流作用下基坑整体稳定性分析这一难点,在考虑基坑邻近水体水位变化及其非稳定渗 流的基础上,同时考虑连续墙的影响,对常规边坡临界滑动场法进行改进,提出邻近水体多层地基深基坑整体稳定 分析方法。以合肥地铁 1 号线大东门站基坑工程为依托,分析了邻近水体水位变化及其渗流作用下基坑开挖过程 中整体稳定性变化,并与圆弧滑动法计算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 该方法可搜索出任意形状危险滑动面,相比于 传统设计方法假定圆弧滑动面更合理,计算结果也更可靠; 渗流作用是影响邻水基坑整体稳定性的主要因素之一, 渗流场的变化会造成滑动面位置的改变。
2024-11-20 iGeo
将圆形围堰周围渗流场分为 4 个区域,用分离变量法分别得到柱坐标系下 4 个区域的水头分布级数解形式, 结合区域间的连续条件,并利用贝塞尔函数正交性得到考虑封底效应的圆形围堰稳态渗流场解析解。该解析解能求解 成层土情况下围堰涌水量及封底层渗流水压力,并能退化到各向同性土层中围堰未封底情况。通过与数值计算结果以 及其他近似法计算结果的对比,证明了该解析解的正确性及有效性。基于解析解,分析了封底层渗流
2024-12-20 iGeo
以麻黄沟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渡槽为例 , 采用 AD INA有限元分析软件对其进行有限元建模 , 重点分 析了钢筋预应力的施加方法。经分析指出 : 在 AD INA分析软件中 , 初应变法适合杆单元 , 降温法适合体单元。
2024-12-12 iGeo
依托渝怀铁路斜坡软弱地基路堤土工离心模型试验成果,利用 Slide软件建立对应的计算模型,开 展 基 于极限平衡法与概率分析的复式滑动研究;对比Slide模型结果与离心模型试验成果的差异,探讨斜坡软弱层厚 度与内摩擦角变化对复式滑面的影响;开展斜坡软弱层内摩擦角变异性对稳定性与滑动模式影响的概率分析。 Slide模型计算与离心模型试验具有互补性;在极限平衡法中,考虑复式滑面有利于提高设计的安全储备;斜 坡 软弱层内摩擦角偏小、厚度偏薄时更易出现复式滑动破坏;在极限平衡法中引入概率分析,可更好地反映斜坡软 弱层内摩擦角的变异性。
2024-11-20 iGeo
均质土质覆盖层作为填埋场与大气环境的隔离结构其主要功能是控制雨水入渗,近些年该类覆盖层在北美一 些干旱和半干旱地区被证明是有效的。基于二维非饱和土渗流控制方程,采用可考虑土体进气值的指数函数描述土体 的土水特征曲线和渗透系数曲线,使用单位梯度边界作为土质覆盖层的底部边界条件,推导出可考虑任意初始条件的 降雨入渗移解析解。通过与前人试验结果比较与分析,证明了该解析解的有效性。对比分析了均质土质覆盖层底部分 别取单位梯度边界、渗流审查边界和固定孔压边界对降雨入渗及渗漏量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与渗流审查边界和固 定孔压边界相比,单位梯度边界更适合土质覆盖层的渗漏量计算。利用该解析解分析不同初始条件对累计渗漏量的影 响,结果表明覆盖层累计渗漏量随其底部初始体积含水率的增加而增大。为土质覆盖层防渗漏性能评价提供了一种简 单实用的计算方法。
2024-11-20 iG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