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合理采用边坡稳定性的概率分析方法,基于垂直条分极限平衡法 SLIDE 软件平台和斜坡软弱地基路 堤离心模型试验结果,对全局最小方法和整体边坡方法的原理和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并用整体边坡方法分析 了抗滑桩加固对斜坡软弱地基路堤稳定性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与全局最小方法相比,整体边坡方法算法更严 谨,计算结果更全面,设计更趋保守,但计算耗时较多,应根据模型复杂程度、分析目的等合理选择概率边坡稳定 性分析方法;整体边坡方法能较好地从破坏概率的角度论证抗滑桩加固斜坡软弱地基路堤的科学性、有效性.
2024-11-20 iGeo
水库滑坡次生涌浪灾害是库水运营过程中重要的灾害类型,开展滑坡及其次生涌浪灾害风险分析,能够合理确定并评 价滑坡及其次生涌浪灾害对生命及财产的影响程度,从而为采取经济有效的减灾应急措施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以 三 峡 库区万州区塘角1号滑坡为例,探讨不同库水位降雨组合工况下,考虑空间差异性的单体滑坡危险性分析方法;确定滑坡次生 涌浪灾害影响范围;完善滑坡及其次生涌浪灾害承灾体易损性评价方法;绘制最危险工况下塘角1号滑坡及其次生涌浪灾害 经济风险和人口风险分布图,得出:塘角1号滑坡最危险工况为库水位175~145m+3日100mm 降雨.在该工况下,塘角1号 滑坡及其次生灾害总经济风险为2239万元;坡体上室内人口总风险为0.55人.研究成果以期为指导该类滑坡减灾防灾提供 思路和依据.
2024-11-20 iGeo
针对目前水泥土桩承加筋路堤稳定性计算较少考虑水泥土应变软化特性 的不足,采用无筋水泥材料破坏后特性的应变软化模型(Concrete Model,CM)研 究桩承加筋路堤的失稳过程,通过分析不同位置桩体受力特性和桩体塑性区的 发展情况,探究桩体的破坏顺序及破坏模式.结果表明:CM 模型能够准确地模拟 应变软化对水泥土剪切和弯曲破坏的影响,忽略水泥土桩的应变软化特性会高 估桩承加筋路堤稳定性;水泥土桩
2024-12-20 iGeo
为实现大跨 PC箱梁桥空间状态下的徐变分析,以初应变法的显式徐变理论为基础,利用有 限元软件 ADINA 的材料二次开发平台建立混凝土徐变子程序,进而建立一种徐变度数值拟合的 简化算法,以实现现有混凝土徐变预测模型与三维徐变分析的有机融合。以重庆江津长江大桥为 例,通过实体模型与杆系模型的对比分析,研究箱梁剪力滞徐变耦合效应。结果表明:箱梁剪力滞 效应对短期弹性变形影响较小(相差2.9%),但对长期徐变变形影响显著,较梁单元模型增大了 24.5%。
2024-12-12 iGeo
以阿勒泰市骆驼峰景区崩塌灾害为工程背景,采用地质分析法研究其形成机制,利用赤平极射投影与数值 计算得出典型崩塌危岩体的稳定性,通过现场调查与Rocfall模拟软件分析崩塌落石的运动特征,并提出防治方 案。研究结果表明:成岩过程中形成的结构面在后期持续的地质应力的作用下张开甚至贯通,以及强烈的冻融循 环作用是形成骆驼峰崩塌的主要原因;数值计算结果显示,崩塌体在外界扰动因素(降雨/融雪、地震)的作用下 稳定系数降低明显,多数处于欠稳定-不稳定状态;崩塌落石形成后经历抛掷、碰撞、弹跳、滚动等运动状态, 弹跳高度最大值为11.3 m,总动能最大值为304.6 kJ。根据分析成果,提出“主动+被动”相结合的崩塌防治措施, 既避免破坏景观,又达到了治理效果。
2024-11-20 iGeo
以往研究一般采用单随机变量方法(SRV)或基于水平或垂直方向波动范围生成的空间变异随机场来模拟岩土参数的 空间变异性,对具有倾斜定向特征的空间变异随机场未有涉及.基于条件模拟相关理论和非侵入式随机有限元的理论框架,提 出了利用序贯高斯模拟方法进行斜坡参数条件随机场模拟并运用有限元方法进行斜坡渗流和稳定性分析的方法.针对理想边 坡,对各向同性和几何各向异性的共7种空间变异结构的饱和渗透系数(Ks)各进行了200次条件随机场模拟,基于条件随机 场模拟结果进行了有限元渗流和稳定性计算,对每种空间变异结构多次计算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出的方 法不仅再现了研究区域参数的空间二阶统计特性,通过设定变异函数参数进行不同空间变异类型、变 异 程 度、变 异 定 向 性 的 随机场模拟,同时利用现场观测数据对随机场模拟结果进行条件限制,从而提高了随机场的赋值精度;Ks 的空间变异结构对 孔隙水压力的分布规律、地下水位线变化范围、稳定性系数和最危险滑动面分布特征均有一定程度的影响.本研究为库岸斜坡 稳定性评价提供方法支撑.
2024-11-20 iGeo
宁波地铁 1 号线某区间左线隧道在邻近基坑施工时产生较大位移和横向变形以及严重的管片结构开裂和破 损现象。基于现场测试结果总结管片结构的破损特征,采用横向变形和开裂特性相互分离的数值方法探讨邻近基 坑施工作用下隧道的横向变形和开裂特性,并预测管片环的开裂趋势。基于 Plaxis 的平面应变模型其收敛变形预 测值小于测试值,坑内降水是导致该隧道产生较大刚体位移的重要原因。衬砌环“横椭圆”变形模式决定
2024-12-20 iGeo
选取16万立方米LNG储罐穹顶为研究对象,应用光纤光栅监测设备对LNG储罐穹 顶施工应力进行监测,同时应用ADINA有限元软件模拟混凝土施工过程,与监测结果进行比较 分析。结果表明:应力大致呈现先增加再减小的趋势,测点的最大拉或压应力出现在混凝土浇 筑后30~50 h之间,浇筑部位混凝土的径向应力较小。
2024-12-12 iG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