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确的地层波速模型是场地反应分析的关键,而实际地层波速测定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计算中通常采用简 化的均质和分层模型,或者根据钻孔数据将波速沿深度进行线性、二次或指数拟合。这些不同波速模型对沉积谷地地 震响应的影响规律究竟如何目前尚未得以厘清。为此尝试采用有限元—间接边界积分方程耦合方法,通过频时域定量 计算,从波动学角度揭示不同波速模型沉积谷地地震响应的差别及其本质所在。数值计算结果表明:低频波入射时 ( 0.3 ),常用的几种波速模型对地表位移反应影响不大。但随着频率增大,不同波速模型对计算结果的影响不能忽 略。着重考察了线性模型和均质模型之间的反应差别:发现线性模型情况下高频共振和盆地边缘效应更为显著,由此 导致地震能量主要积聚在近地表土层,并使得沉积内部地表位移幅值显著放大,地震动持时明显增长。另外,沉积谷 地形状和入射角度对地震波聚焦特征也具有重要影响,不同波型入射下聚焦区域有很大差别。实际沉积谷地地震动场 精确模拟需获取较为精细的地层波速结构和边界几何特征。
2024-12-12 iGeo
针对某河道治理应急工程中的边坡滑动问题,采用抗滑桩加固的方案。通过 Geostudio 软件建立变更断 面的抗滑桩加固模型,利用瑞典圆弧法对不同桩长、桩位工况下的边坡整体稳定性与桩前局部稳定性进行分析。结果 表明: 改变桩位对边坡整体稳定性几乎没有影响,桩位越靠近平台近河道一侧,桩前边坡局部越接近稳定状态。改变 桩长不影响桩前边坡局部稳定性,但是桩长需要大于土层中原滑动区深度,才能保证边坡整体稳定安全系数满足相关 规范要求,过量地增加桩长对安全系数的提升并无必要; 最后提供一个加固方案的建议。
2024-12-13 iGeo
建立 3 组含有非完全贯通层面和正交次级节理的顺层岩质边坡数值模型,运用 FLAC/PFC2D 耦合计算方法进 行了地震动力破坏过程模拟试验。试验结果证明:非贯通层面部分在水平地震动力作用下,同时存在张拉和剪切两种 破坏模式。非贯通层面部分的强度和层面贯通率对顺层边坡地震动力稳定性的影响十分明显,控制着边坡产生破坏的 临界地震动力输入幅值以及产生破坏后边坡的破坏范围大小。贯通层面部分的抗剪强度(即贯通层面的摩擦角)对边 坡地震动力稳定性和破坏范围的影响很小,只有在顺层边坡内部所有岩层层面均完全贯通的前提下才能转变为边坡稳 定性主控因素。
2024-12-12 iGeo
为明确降雨诱发滑坡机理及为防治措施确定依据,本文以福建省永泰县东门旗山滑坡为研究案 例,在充分的地质勘探资料以及降雨期间滑坡位移监测数据的基础上,从内部与外部因素两个方面分析了 滑坡的诱发机理,并通过数值方法对滑坡稳定性演化历程进行了反分析,将滑坡治理分为应急处理与长期 加固两个阶段。在应急处理阶段,以拦排地表与地下水为主要工程措施,依据滑坡体不同部位滑动速率与 降雨量的关系,验证推移式滑坡判断,得出先将排水措施布设于滑坡下部的结论;在长期加固方面,以抗滑 桩为主要加固措施,以抗滑桩工程造价最低为优化目标,结合数值模拟与理论计算方法,得到最优抗滑桩 设计方案为布桩于滑坡体中下部、桩径1.0m、桩净距与中心距分别为2.0m 和3.0m。
2024-12-13 iGeo
利用室内三轴蠕变试验结果,分析和研究了上海软黏土不同应力下的变形时间效应。试验表明,在弹性范围 内软土可以用五元件黏弹性模型进行模拟。将建立的黏弹性元件模型应用到近邻地铁的深基坑开挖,分析了基坑支护 结构倾斜、墙间留土与不留土流变速率的影响以及隧道不均匀沉降的规律,并与实测数据进行了对比。结论表明五元 件黏弹性模型可以模拟软土深基坑的开挖流变效应。
2024-12-12 iGeo
从滑坡的基本特征、变形特征以及成因等方面分析了怒江下游某段滑坡的独特性,认为刚体极限平 衡法与锚索抗滑桩相结合是该滑坡处理的最优方法,通过 GeoStudio 计算出滑坡的最小安全系数。以安全系数的 计算作为依据,用锚索抗滑桩的方法对其进行支护处理,可使得滑坡处于稳定状态。结果表明: 此种方法确实取得 了很好的效果,对该地区以及类似地区的边坡评价与治理也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2024-12-13 iGeo
随着海上丝绸之路战略的推进,中国在多个钙质岛礁上开展了工程建设。沉降变形是岛礁建设所面临的主要问 题之一。由于钙质砂工程性质的特殊性,钙质岛礁的沉降变形过程和机理具有一定的独特性。然而,由于岛礁位置通常远 离内陆,使用常规监测方法不易于开展岛礁沉降研究,有关钙质岛礁沉降变形的研究仍较少。本研究选取我国典型钙质岛 礁,利用永久散射体干涉测量技术(PermanentScattererInterferometry,PSI),准确反演了其沉降变形过程,并 进 行 数 值 模 拟分析。初步结果表明:钙质岛礁的沉降变形存在明显的时空分异特征,总 体 上,岛礁边缘沉降速率略大于其内部沉降速 率,工程扰动区大于非扰动区;与其他吹填材料的区域相比,钙质岛礁沉降速率偏小,总体上稳定。但是沉降过程在时间上 表现出明显的非线性波动特征,受工程建设和海洋水动力影响明显。考虑到钙质砂特殊的结构特征和复杂的颗粒破碎机 理,钙质岛礁未来的沉降变形仍然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需要进一步的过程监测和机理分析,以期为我国岛礁的安全建设 提供科学支撑。
2024-12-12 iGeo
煤系地层具有强度低、遇水极易软化等特点,易形成坍塌、滑坡等地质灾害,在中国 粤北山区龙怀高速公路某段分布广泛。该文以龙怀高速公路某段煤系地层牵引式路堑滑坡 病害为背景,通过对工程地质条件、原边坡设计方案、病害特征等进行现场调查,结合锚索工 后应力监测、滑坡变形监测对病害的形成机理作进一步分析评价。在此基础上,采用 GEO- Studio边坡稳定性模块SLOPE/W 极限平衡法进行稳定性分析,根据对滑坡强度指标的反 算、稳定性系数和剩余下滑力的计算结果,采取符合规范要求的针对性处治措施。
2024-12-13 iG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