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案例

  • 滚石轨迹预测技术在边坡灾害防治中的应用

    在山坡露天矿开采过程中,滚石是常见的、不可避免的地质灾害,严重危害矿山开采和 人员安全。综合考虑德尔尼铜矿边坡和滚石的实际情况,选择在4 336 m水平预留平台的防治方案, 平台宽度为 10.33 m和 20.83 m时边坡安全系数能够达到许用安全系数要求。基于滚石模拟计算方 法,应用 RocFall软件对滚石的轨迹进行了预测分析,得到了滚落在剖面各个位置的滚石速度、数量 和能量,并根据这些指标进行分析比较,获取了滚石防护的有利数据。对比分析后确定平台宽度为 20.83 m的方案,采取多种组合防护措施,在平台前沿设置堆土围挡和在滚石能量最小的地方设置柔 性钢丝防护网。研究结果为类似矿山的滚石灾害防治和平台预留提供参考。

    2024-11-29 iGeo

  • 考虑非饱和渗透系数随机场统计特征的库岸老滑坡稳定性分析

    库岸边坡如果在历史上发生过滑坡灾害,计算所得的安全系数将略高于临界状态值 1.0,仅以安全系数评价库 岸老滑坡的稳定性,将导致预测结果与边坡稳定状态不相符合。提出以土水特征曲线和非饱和渗透系数为核心的水力 参数联合随机(场)统计特征为基础,建立库岸边坡稳定性的可靠度分析方法。首先根据有限的室内土水特征关系试 验数据,采用贝叶斯理论校准土水特征曲线 VGM、VGB、VG 和 FX 模型参数的随机统计特征,并得到模型备选组合 的概率。其次根据饱和渗透系数的随机场统计特征,联合土水特征曲线的随机统计特征,生成库岸边坡非饱和渗透系 数的随机场空间分布。最后分析仅考虑土水特征曲线随机统计特征的库岸边坡稳定性失效概率,以及综合考虑非饱和 渗透系数随机场统计特征的可靠指标。针对三峡库区石榴树包老滑坡在 2020 年强降雨和长江水位快速升降的工程背景, 开展考虑渗流作用的非饱和土边坡稳定性可靠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虽然边坡稳定性的安全系数较低,但是可靠指 标满足规范不小于 2.70 的要求,无需采取额外的边坡工程加固措施,建议继续开展边坡的长期健康监测。

    2024-11-22 iGeo

  • 软土结构性对基坑开挖及邻近地铁隧道的影响

    为了研究软土地基结构性改变对基坑开挖围护墙变形、地表沉降及其邻近地铁隧道位移和弯矩的影响, 针对宁波粉质黏土,采用在重塑土中掺入盐粒和不同质量分数水泥的方式制备人工结构性土,开展一维压缩试 验和三轴试验研究原状土与人工结构性土的工程特性,分别通过压缩性指标、抗剪强度指标和结构屈服应力验 证和建立水泥质量分数与土体结构性之间的联系;采用 Plaxis2D,分析土体结构性改变对基坑开挖过程中围护墙 水

    2024-12-25 iGeo

  • 大保高速挖孔灌注桩承载特性数值模拟

    考虑到云南省境内不同地区气候类型多样、地 形 地 貌 多 变、工程地质条件复杂等因素,采用大型有限元软件 ADINA 对云南省特殊条件下的人工挖孔灌注桩的桩顶沉降、桩身轴力、桩端阻力等工作机理和影响因素进行详细 研究,并与现场数据加以对比,进行相互验证,结果显示:荷载-位移曲线基本分3个阶段;在桩土相互作用过程中, 桩周土体呈现以桩为中心的“盆式”沉降状态;桩身轴力随深度传递的变化规律;桩端阻力随着桩顶荷载的增加不断 增大,同时桩端的荷载分担比也不断增加。

    2024-12-20 iGeo

  • 高陡岩质边坡落石病害分析与安全防护研究

    以某改扩建高速公路的高陡岩质边坡为例, 阐明高边坡防护过程中出现的主要 落石病害类型和施工安全风险;利用计算辅助软件,量化分析了该高陡岩质边坡落石病害形成 机制及落石运动形态、路径、弹跳高度、动能和安全影响范围等。计算数据分析结论揭示了边坡 落石病害对新建道路施工和既有道路运营的安全影响, 并根据分析结论提出了高陡岩质边坡 落石病害安全防护和治理对策。

    2024-11-29 iGeo

  • 考虑非饱和浸润区的改进 Green-Ampt 模型

    经典 Green-Ampt 入渗模型计算简单,广泛应用于土壤入渗问题的研究,但在湿润锋处理上采用明显的干湿分离界 面,存在一定的理论假设。鉴于此,基于饱和区−非饱和浸润区分层模型,结合达西定律,推导出入渗过程中饱和区厚度与 非饱和浸润区厚度关系的理论公式,提出了水分剖面理论模型,消除了饱和区厚度和浸润区厚度的关系假设。在此基础上, 建立了考虑土壤水分剖面形状和非饱和浸润区等效参数的改进 Green-Ampt 模型,并采用试验和有限元数值仿真对该模型进 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有很高的精度,对不同类型的土有很好的适应性。同时该模型求解简单,参数物理意义明确, 便于工程应用。

    2024-11-22 iGeo

  • 山区机场高填方边坡桩–锚–加筋土组合结构 协同工作性能优化研究

    山区机场高填方边坡的变形失稳是目前机场研究的热点和难点,特别是边坡治理联合支挡结构的协同变形 工作机能是当下尚未解决的难题之一。以攀枝花机场 12# 高填方为例,基于原设计锚索–抗滑桩–加筋土挡墙治理 方案,运用 BIM 技术进行模型设计,达成三维可视化分析。以后排桩顶部增设垫层优化为研究对象,结合有限元 计算,开展试验研究,对比分析垫层对控制填土内部塑性协同变形发展及综合支护体系的影响。研究表明

    2024-12-25 iGeo

  • 串珠状岩溶区桩基沉降计算与稳定分析

    为探讨串珠状岩溶区桥梁桩基的沉降变形特性及其稳定问题,给出了按桩顶变形控制桩身竖向承载力的 简化荷载传递法。结合位于深度逾百米的串珠状岩溶区桥梁群桩基础进行了沉降对比计算,并采用 ADINA 软件 对桩端是否压浆进行了有限元数值分析。结果表明: 桩端不压浆时,两种简化方法与规范法计算结果较接近,但与 有限元分析结果相差较大; 而桩端注浆时,理论与数值计算结果吻合较好,证明了“短摩擦桩 + 桩端压浆”的处理方 案较长摩擦桩方案不仅能降低施工难度、有效控制沉降,且能满足整体稳定性要求,是串珠状岩溶区桩基设计的一 种有效处理方法。

    2024-12-20 iGeo

储罐的动特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