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三维倾斜摄影采用数字地质调绘手段,研究西渝高铁明通隧道出口高陡危岩的发育特征及成 因,基于无人机数字地质调绘成果对危岩区进行稳定性分析和落石运动轨迹数值模拟,分析危岩体崩落后的弹跳 高度、运动速度、运动动能、运动距离。结果表明:WY01/02/04 危岩带落石滚落到隧道洞口和# 0 桥台上的概率 大,建议接长隧道明洞,设置桥墩防撞装置。
2024-11-29 iGeo
为揭示降雨入渗条件下膨胀土膨胀各向异性对边坡破坏的作用机理,引入2个与基质吸力相关的弹 性模量描述膨胀的各向异性行为,对非饱和土非线性弹性模型进行修正,并通过室内膨胀试验结果对模型 的可靠性进行验证。通过二次开发和有限元计算软件,建立可考虑膨胀各向异性的非饱和膨胀土边坡数值 计算方法。依托湖北安猇路实体工程,针对膨胀各向异性、膨胀各向同性和不考虑膨胀这3种工况,通过 数值模拟得到降雨7 d内的膨胀土边坡内部湿度场和应力场分布与演变规律。根据摩尔−库仑强度理论,对 比分析降雨入渗条件下边坡坡脚、坡中、坡顶处的应力状态变化。研究结果表明:侧向力预测结果与实测 结果的相关性系数均大于0.9,修正后的本构模型可用于后续非饱和膨胀土边坡的数值模拟分析;与膨胀 各向异性工况相比,膨胀各向同性和不考虑膨胀的工况下侧向应力最大值分别偏小20.8%~38.3%和73.9%~ 88.3%;膨胀土增湿过程中产生的膨胀压力将导致边坡内的应力重新分布,主应力轴由竖向旋转至侧向; 坡脚将先于坡中和坡顶出现局部被动破坏;上部土体将失去坡脚的支撑并承受拉应力,致使破裂面逐步向 上延拓,继而出现渐进式破坏。
2024-11-22 iGeo
针对山区公路路基拓宽改建的特殊性,运用非线性有限元法,开展衡重式挡土墙修建、新路基逐层分步填筑的动态 施工力学行为数值模拟。针对新路基是否加筋、加筋层位以及衡重台上下方新路基填土压实状况的差异性,对新旧路基稳定 安全性、滑动面形态、沉降、挡土墙变位等力学响应的影响开展参数敏感性分析。结合室内模拟墙体不同主动位移模式下拓 宽路基土工离心模型试验成果,考察新旧路基顶面沉降与挡土墙变位的动态耦合关系。在
2024-12-25 iGeo
对模型储罐进行振动台试验,测试储罐的位移地震响应,在此基础上运用大型有限元分析软件 ADINA 对模型储 罐地震动响应进行了底板提离数值仿真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无论是小体积罐还是大体积罐,在一定的地震强度下均可能发 生提离,而且储罐发生提离的时刻大多数是在地震波的峰值过后发生的。底板提离区域为月牙形,提离位移沿环向的分布随 不同的时刻改变。
2024-12-20 iGeo
以昌景黄铁路西武岭隧道进口和东山隧道进口边坡危岩落石地段为依托,根据现场调查资料及危岩落石发育特征,运用 RocFall 软件建立高陡边坡落石运动分析模型,系统研究了危岩落石的运动轨迹及特征,揭示了落石弹跳和冲击动能特性,预测了落石 运动轨迹和落点分布规律。进一步地对西武岭隧道进口和东山隧道进口边坡危岩落石防护效果进行了验证分析。计算分析结果表明, 由于边坡存在植被覆盖土,落石基本无法直接落入明洞。因此,提出了在混凝土护坡顶设置防护结构,并按时清理离明洞洞口较近的 危岩落石等防治措施。
2024-11-29 iGeo
目前国内工程界对高填方地基的排水稳定性关注较多,然而针对地下水位较高、排水性能较差的原状地基,由快速 填筑引起的不排水稳定性问题更为突出。综述了现行规范中关于边坡不排水稳定性分析的相关条文及国内外常用方法。通过 分析总应力摩擦角的应力路径相关性以及计算原状地基典型点位的总应力加载路径,解释了采用三轴固结不排水 (consolidated-undrained,简称 CU)总应力强度指标进行不排水分析,会高估高填方地基的不排水稳定性,该方法存在理论 缺陷和工程隐患。以简单假想边坡模型和某高填方机场实际工程为算例,利用简化 Bishop 法,选用 5 种不排水分析指标或 模型,分别计算其不排水稳定性安全系数。结果表明:CU 总应力法会高估高填方地基的不排水稳定性;其余 4 种方法计算 得到的不排水稳定性安全系数比较接近,相对适用。
2024-11-22 iGeo
结合前人对上海地区地下连续墙基坑实测分析的成果,以上海软土地区两个典型类似的深大基坑为工程背景,通过 现场实测数据的分析,研究基坑采用顺作法两墙合一地下连续墙基坑的变形性状以及对坑外建筑的影响,尤其是基坑浅层软 土层厚度和开挖面积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基坑施工过程中围护墙侧向变形均呈“鼓肚子”抛物线形状。基坑变形主要产 生在基坑开挖阶段,换撑产生的二次变形仅为开挖阶段的 10%左右。挖深范围内
2024-12-25 iGeo
以某地下立体交叉隧道结构为例, 探讨了不同方向相同地震波分别激励下衬砌厚度对该类结 构动力响应的影响。依据土与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理论, 针对切片的二维计算模型对地下隧道结构进行 抗震分析不能完整体现结构地震响应规律的不足, 应用有限元软件 ADINA 建立了土- 地下立体交叉隧 道群三维整体有限元计算模型, 对该地下结构进行了地震时程分析。计算结果表明: 衬砌厚度增加, 结 构位移与应力响应有所减小, 加速度响应有所增加, 且影响程度不一。计算结果可为类似结构抗震设计 提供必要依据。
2024-12-19 iG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