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案例

  • 地震作用下岩石动态力学参数估算方法探讨

    岩体在地震作用下的动态力学参数是对岩石工程准确地进行地震稳定性分析的基础。在探究地震作用下岩 石材料合理应变速率基础上,利用动态力学试验与岩体力学参数的经验估算方法,讨论考虑地震作用的岩石动态 力学参数估算问题。结果表明:(1) 对于依托工程而言,相应的地震代表性应变速率为 10-2 ~5×10-2 /s。这一应变 速率范围介于准静态和传统上的“中等应变速率”之间。(2) 对动力学试验结果进行拟合时发现,强度包络线的形状并 不随着应变率的增加而变化,仅有强度包络线截距变化。基于此提出考虑动态应变速率的地震动态强度参数估算 经验公式,可在静态参数和应变速率的基础上估算考虑地震作用的动态强度参数。(3) 基于 Hoek & Diederichs 经 验公式,给出地震作用下岩体动态模量的估算方法。(4) 最终,结合岩体的地震动态强度参数与模量参数的估算 方法,提出考虑地震作用的岩石动态力学参数估算方法。并以白鹤滩水电站岩体为例,对这一方法进行了说明。

    2024-11-22 iGeo

  • 重庆小南海滑坡原始地形恢复及滑坡体体积计算

    重庆黔江小南海崩塌滑坡发生于 1856 年,属于历史地震诱发滑坡。由于无法获取震前的 遥感影像及 DEM 数据,只能依据相邻地区地貌类比、数值模拟等推测滑坡发生前的原始地貌形态。 文中通过野外实地调查和无人机航拍、水域密集人工测深等方法获取了小南海崩塌滑坡体及相邻地 区的高精度 DOM 影像( 数字正射影像图) 和 DEM 数据。选取相邻地区未发生崩塌滑坡的 2 类地貌形 态作为参考,利用 MATLAB 软件进行高程曲面拟合,对崩塌滑坡的原始形态进行恢复; 采用 Geostudio 软件判断在地震动作用下 2 类山体原始形态的边坡稳定性,推测崩塌滑坡前山体的原始形态为 高耸陡立、坡度为 70° ~ 80°的陡坡; 并收集整理小南海堰塞坝 2 条测线、11 个钻孔的钻井资料,通过 钻井资料显示的谷底地形对恢复的河谷原始地形的可信度进行验证。最后,对拟合恢复的小南海山 体原始 DEM 数据与滑坡后当前 DEM 数据进行填挖方计算,以估算崩塌滑坡体的体积,并对分析结 果进行探讨,最终认为挖方计算的结果较为可信,滑坡体的体积为 4. 3×107 m3 。

    2024-11-21 iGeo

  • 波浪作用下填筑式进海路基于ADINA的有限元分析

    流体基于 N-S方程,采用 VOF 方法追踪自由面;固体结构采用有限单元法,应用 ADINA 软件的流固耦合功能,分别数值模拟了波浪作用下3种不同护面型式的填筑式进海 路的受力和变形。通过分析护坡型式对填筑式进海路所受波浪作用的影响,得出整体斜坡式 进海路受到的波浪力及位移相对最小,同时复式坡面进 海路比单一坡面 的进 海 路 消 浪 效 果好。

    2025-05-26 iGeo

  • 强风化软硬互层岩质高边坡监测与数值模拟

    强风化软硬互层岩质高边坡属岩质边坡特殊情况,其结构面组成及性质复杂,与支护结构相互作用的复杂程度较高, 相互影响较大,顺倾结构面临空等情况下破坏可能性很大。以兰永一级公路某深挖路堑边坡的治理工程为依托,对边坡支护 过程中及支护结束后的锚杆应力、锚索内力、坡体位移进行了原位监测,并利用岩土分析软件 PLAXIS,采用节理岩模块对 该边坡工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监测及模拟结果表明:该边坡由节理裂隙与岩

    2024-12-25 iGeo

  • 基于滑体自重效应的滑带土强度参数取值方法

    滑带土强度参数的准确取值对于滑坡稳定性评价及抗滑措施设计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和经济价值。以黄河 上游戈龙布特大堵江溃决型滑坡为例,采用野外调查、物理指标试验、固结试验、快剪试验、数值计算、相关性 分析等技术方法,通过正应力 p‐孔隙比 e‐含水量 w‐抗剪强度参数 c,f 链式分析,获得不同地段滑带土的抗 剪强度参数,并分别计算其平均值、整体值和标准值。研究结果表明:正应力 p 与孔隙比 e、含水量 w 与抗剪强 度参数 c,f 之间具有较好的相关性,相关性系数均在 0.9 以上。最后,基于工程安全角度,综合分析得到用于工 程设计、施工的抗剪强度参数建议值。该方法能在一定程度上考虑滑带土原位赋存环境效应,有效克服滑带土传 统剪切试验结果的离散性。

    2024-11-21 iGeo

  • 污染土壤高压旋喷修复药剂迁移透明土试验及数值模拟

    高压旋喷技术近几年开始应用于污染土壤修复,对所 注入药剂的迁移扩散规律尚不明确,导致工程实践中缺乏可 靠依据,同时为克服常规试验测试手段的不足,使用透明土 材料开展了污染土修复药剂迁移的室内试验和数值模拟。 在考虑分子扩散、机械弥散、对流等耦合情况下,建立了探究 药剂在土壤中迁移特性的对流⁃弥散模型。研究结果表明:透 明土试验技术能够直观地显示药剂迁移过程,可以应用于污 染土修复药剂迁移特性的研究。在不同土壤压力条件下,存 在最佳泥饼高度;相同土壤压力,泥饼高度越高,同一位置处 浓度最大值越小;泥饼高度的选取关系到高压旋喷参数的设 定,对修复效果及效率有重要影响。药剂的迁移以竖向迁移 为主,水平向迁移不明显,因此为保证药剂以较高的浓度迁 移至泥饼边缘,应使药剂在泥饼间隙水平方向上分布有较高 且均匀的初始浓度。

    2024-11-21 iGeo

  • 浅埋隧道开挖引起的土体水平位移分析

    对于浅埋隧道开挖引起的土体位移规律很多学者进行了研究,但对于其水平位移规律的研究却不多。在总结比较现 有 3 种地层沉降公式的基础上,结合其中一种地层沉降理论以及土体不可压缩的假设推导出了浅埋隧道上方土体的水平位移 公式,使用该公式对相关文献中的实测数据以及有限元模拟结果进行了拟合对比,证明提出的公式能够较好地预测和描述浅 埋隧道开挖引起的土体水平位移规律;另外,基于所推导的地层水平位移公式以及地

    2024-12-25 iGeo

  • 冰体边界范围对桥墩地震反应的影响研究

    在考虑冰-水-桥墩流固耦合的基础上,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 ADINA,研究了不同水深和不同类型地震等条件下,桥墩 周围固结海冰的边界范围对桥墩地震反应及动水压力的影响。结果表明: 墩身位移和加速度、墩底最大弯矩和剪力随着冰体 边界范围的增大而增大,但水深超过桥墩高度的 4 /5 时,冰体边界范围对墩身位移和加速度基本无影响。同时,桥墩侧面动水 压力也随着冰体边界范围的增大而增大,且增大程度越来越显著。另外,与冰体边界范围为桥墩横截面尺寸 30 倍时相比,冰 体边界范围为桥墩横截面尺寸 40 倍时墩底最大弯矩和剪力可增大 332. 34% 和 245. 20% 以上,因此,在进行冰水域桥墩抗震 设计时应着重考虑冰体边界范围为桥墩横截面尺寸 30 倍以上的冰体对结构地震反应的影响。

    2024-12-12 iGeo

储罐的动特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