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紧邻宁波地铁1号线某区间的深基坑为例,基坑开挖导致邻近左线隧道产生明显的位移和变形,局部位 置甚至出现渗漏和开裂.结合现场资料和室内试验,获得硬化土模型参数,建立基坑和隧道共同作用的三维有限元 模型,对比基坑开挖影响下隧道位移计算值与现场实测值,通过探究基坑围护结构、周围土体位移规律,分 析 并 比 较基坑分块开挖、被动区土体加固以及隔断墙等几种典型隧道保护措施的效果.分析结果表明,基坑分块开挖
2024-12-20 iGeo
利用 ADINA 分别建立 LNG 储罐空罐 SHELL 壳体单元及 3D-SOLID 实体单元有限元模型. 对 2 种模型进行模态分析,验证 SHELL 单元模型的有效性. 在 El Centro 地震波作用下对 LNG 储罐混 凝土外壁进行地震响应分析. 结果表明: 在地震作用下,LNG 储罐外壁的位移和加速度沿罐高方向 逐渐增大; 空罐时,LNG 储罐外壁位移及加速度时程曲线与地震波形基本一致.
2024-12-12 iGeo
隧道前期变形是利用收敛约束法确定支护压力和围岩稳定变形的关键,在分析隧道开挖面空间效应机制的 基础上,总结具有代表性的深埋岩质圆形隧道位移释放系数公式,对其进行分类、适用性及空间效应的比较,得 到不同位移释放系数、不同支护施作距离和不同控制目标下的收敛约束差异。研究结果表明:以围岩塑性区最大 半径为基础的位移释放系数对弹性围岩和各种弹塑性围岩均适用,具有广泛的工程应用前景;弹性位移释放系数 仅适用于弹性围岩,常用塑性位移释放系数仅适用于相对半径为 2 的隧道围岩;不宜将依据距开挖面较远处得到 的支护压力而设计的支护结构随意前移构筑,应依据实际工程的围岩特性,合理选择位移释放系数公式,适时施 作不同刚度的支护。
2024-11-20 iGeo
提出一种框架预应力锚托板加固技术,这种技术不仅施工方便快速,还可以有效提高高填方边坡的稳定性, 并对边坡的位移和变形起到很好的控制作用。为了能够更好地了解框架预应力锚托板的加固效果,基于 GeoStudio,结 合实际监测数据,对比分析了有无锚托板时高填方边坡的坡肩位移、深层水平位移及稳定性,并对锚托板的锚固段轴 力变化及边坡土压力分布规律进行了分析。
2024-11-20 iGeo
考虑推进过程中盾构正面附加推力产生的超孔隙水压力,用解析的方法分析了盾构喷涌问题。将土舱渗流场 划分成两个区域,利用叠加原理和分离变量法得到土舱水头显式级数解,将螺旋输送机内流场视为一维渗流,通过土 舱与螺旋输送机交界面的连续条件确定盾构渗流场解析解。通过数值模拟结果验证了解的正确性,并进行了参数分析。 参数分析表明:正常掘进状态下的盾构推力波动频率与渣土固结系数比值近似为 0.1m-2~10m-
2024-12-20 iGeo
基于大型通用商业软件ADINA, 研究了倾斜层状岩体地基的有限元模型, 并以云南阿海水电 站混凝土重力坝为背景, 通过调整地基垂直层面和平行层面的力学参数, 进行敏感性分析. 研究结 果表明, 复杂层状地基的力学参数变化对坝体应力和变形有明显影响, 随着坝基岩体垂直和平行层 面变形模量的改变, 坝体应力和变形相应改变.
2024-12-12 iGeo
为合理采用边坡稳定性的概率分析方法,基于垂直条分极限平衡法 SLIDE 软件平台和斜坡软弱地基路 堤离心模型试验结果,对全局最小方法和整体边坡方法的原理和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并用整体边坡方法分析 了抗滑桩加固对斜坡软弱地基路堤稳定性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与全局最小方法相比,整体边坡方法算法更严 谨,计算结果更全面,设计更趋保守,但计算耗时较多,应根据模型复杂程度、分析目的等合理选择概率边坡稳定 性分析方法;整体边坡方法能较好地从破坏概率的角度论证抗滑桩加固斜坡软弱地基路堤的科学性、有效性.
2024-11-20 iGeo
水库滑坡次生涌浪灾害是库水运营过程中重要的灾害类型,开展滑坡及其次生涌浪灾害风险分析,能够合理确定并评 价滑坡及其次生涌浪灾害对生命及财产的影响程度,从而为采取经济有效的减灾应急措施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以 三 峡 库区万州区塘角1号滑坡为例,探讨不同库水位降雨组合工况下,考虑空间差异性的单体滑坡危险性分析方法;确定滑坡次生 涌浪灾害影响范围;完善滑坡及其次生涌浪灾害承灾体易损性评价方法;绘制最危险工况下塘角1号滑坡及其次生涌浪灾害 经济风险和人口风险分布图,得出:塘角1号滑坡最危险工况为库水位175~145m+3日100mm 降雨.在该工况下,塘角1号 滑坡及其次生灾害总经济风险为2239万元;坡体上室内人口总风险为0.55人.研究成果以期为指导该类滑坡减灾防灾提供 思路和依据.
2024-11-20 iG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