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XIS

  • 基坑开挖对旁侧隧道影响及隔断墙作用离心模型试验研究

    开展了干砂地层中基坑开挖对旁侧隧道影响及隔断墙保护作用的三维离心模型试验和数值分析,获得了隧道 上浮、隧道内力、隧道周围土压力、地表沉降等变化规律以及隧道空间位置和基坑开挖深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 基坑回弹量与采用 Boussinesq 解计算的回弹量比较接近;地表沉降量与文献报道的试验结果相近,而明显小于现场实 测沉降;靠近基坑一侧的隧道周围土压力有所减小,而远离基坑一侧的隧道周围土压力则有所

    2024-12-20 iGeo

  • 基础托换对基坑周边建筑物变形控制作用的 三维有限元分析

    鼎鼎外滩深基坑工程紧邻上海市历史保护建筑,由于基坑挖深很大且建筑物距离基坑很近,采用锚杆静压桩 基础托换技术对邻近的浅基础保护建筑进行了加固处理。采用 Plaxis3D 软件建立基坑及邻近建筑物的三维有限元模型, 土体采用 HS-small 小应变本构模型,对基坑开挖过程进行了模拟。数值分析及与实测数据的对比表明:基于 HS-small 本构模型的三维有限元分析能较好地模拟基坑的变形和对邻近建筑物

    2024-12-20 iGeo

  • 黄土高填方沉降规律分析及工后沉降反演预测

    为了揭示黄土高填方的沉降规律,并预测其工后沉降,对某高填方的监测成果进行分析,将 FEM 数值计 算与分层迭代反演方法结合,对高填方的工后沉降进行反演预测。分析结果表明:填方体自身沉降占总沉降的 63% 而原地基沉降占 37%,施工期产生沉降的主要原因是非饱和土孔隙气压密及排气固结,原地基和填方厚度的不均 匀是地表差异沉降的主要原因。分层迭代反演法与 FEM 结合能更精确的反映施工加载对填土形变参

    2024-12-20 iGeo

  • 黄土高边坡土钉-预加固桩复合支护体系性状分析

    土钉-预加固桩复合支护技术已在基坑及边坡工程中取得了大量应用,但在黄土高边坡开挖中的应用相对较少。基 于详细的现场监测数据并辅以有限元数值计算,分析了边坡开挖过程中支护体系受力及变形随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规律。结果 表明:预加固桩的水平位移随着时间的推移与开挖深度的增加呈增大趋势,并最终趋于稳定,同时,桩身剪力及弯矩亦随开 挖的进行而不断增大;剪力最大值的位置不断下移,说明边坡的潜在滑动面有不断向下扩

    2024-12-20 iGeo

  • 黄土地层含水率增大对大跨度隧道围岩压力影响

    以某黄土公路隧道为背景,通过室内常规三轴试验来获取原状 Q2黄土的物理力学参数,并基于数值分析方法探 讨因地表水分入渗或地下水位抬升引起的洞周围岩压力的变化规律,并提出考虑含水率影响的修正围岩压力算法。结 果表明: ①随着地表水入渗深度或地下水位抬升高度的增大,围岩压力呈增大趋势,且最大围岩压力比 ψmax = 1. 1 ~ 3. 5, 最大收敛变形比 ζmax = 1. 1 ~ 1. 3; ②初

    2024-12-20 iGeo

  • 花岗岩残积土硬化土模型参数反演及工程应用

    近年来在花岗岩残积土层运营地铁线路周边进行的工程建设逐渐增多,对盾构隧道安全的影响不容忽视。有限元法 是评估临近施工对隧道影响的有效手段,但其可靠程度取决于土体本构模型和参数的合理选取。首先对花岗岩残积土硬化土 模型参数取值现状进行评述,随后提出一种基于自钻式旁压试验的残积土硬化土模型参数反演方法,最后将反演的参数应用 于深圳典型基坑上跨隧道施工的工程案例中进行验证分析,确定较为合理的残积土硬化土

    2024-12-20 iGeo

  • 关于土工格栅合理网孔尺寸的研究

    土工格栅与土之间的界面参数是表征土工格栅加筋作用的重要参数,对土工格栅加筋土结构的稳定和变形破坏特征 有显著影响。目前各类规范或标准关于格栅-土界面参数的取值均未考虑土工格栅特有的网孔结构尺寸的影响,致使实际工 程中土工格栅的选用存在较大的人为性。针对这一问题,首先通过室内试验和数值方法的对比分析,建立了土工格栅界面特 性研究的数值模型,并验证了数值方法研究土工格栅界面特性的可行性。以土工格栅界面

    2024-12-20 iGeo

  • 古沉积盆地泥石流发育与河流下切之间的响应关系

    青藏高原的持续抬升导致黄河上游下切,从而带动支流大河坝河在 同德盆地快速下切,使得同德盆地由沉积区变为侵蚀区,泥石流开始发育。不 同于基岩下切区泥石流,本研究区泥石流沟道下切速度快,物源补充及时,暴 发频率非常高,严重影响了道路和盆地表面草场安全。根据河流下切程度和岩 性组成,大河坝河可以分成沉积区、过渡区和山区三个河段。通过无人机搭载 高精度的雷达扫描,系统分析了同德盆地沉积物的颗粒分选特点,大

    2024-12-20 iGeo

储罐的动特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