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混凝土水池在供水系统中承担着净水、储水的重要功能,是典型的储液结构。裂缝 的出现会加速钢筋锈蚀、降低结构耐久性,且结构设计中裂缝宽度限值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配 筋量。水池在地震作用下易出现裂缝,裂缝可能导致储液渗漏,造成水池服务功能下降甚至 丧失,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整个系统的功能。震后储液结构的裂缝开展情况及由此导致储液 渗漏程度是评判水池地震破坏等级的主要标准。目前,已有研究成果表明,混凝土裂缝在与 水接触条件下会发生自愈使原有裂缝宽度减小,水池由于储水为裂缝的自愈提供了必要条 件。因此,应考虑承载力、耐久性、服务功能、经济性、裂缝自愈性能及震后维修加固可行性 等因素综合确定水池结构设计和地震破坏等级划分标准中的裂缝限值。
2024-11-28 iGeo
土工格栅与土之间的界面参数是表征土工格栅加筋作用的重要参数,对土工格栅加筋土结构的稳定和变形破坏特征 有显著影响。目前各类规范或标准关于格栅-土界面参数的取值均未考虑土工格栅特有的网孔结构尺寸的影响,致使实际工 程中土工格栅的选用存在较大的人为性。针对这一问题,首先通过室内试验和数值方法的对比分析,建立了土工格栅界面特 性研究的数值模型,并验证了数值方法研究土工格栅界面特性的可行性。以土工格栅界面
2024-12-20 iGeo
为了分析板底脱空的水泥混凝土路面动力特性,基于 Winkler 地基上设置接缝并在接缝处 布设钢筋的 9 块板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的三维动力有限元模型,利用 Adina 有限元中的生死单元 模拟不同程度的脱空,分析了移动荷载作用下路面板在不同荷载位置、脱空面积、地基反应模量等 条件下的动态弯沉和最大弯拉应力变化规律。结果表明: 无论是否存在脱空,在板角隅处引起的 动态弯沉和弯拉应力都最大,为最不利脱空位置; 弯沉和弯拉应力随着脱空面积的增大而增大、随 着地基反应模量的增大而减小。研究结果为指导今后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设计及路面板下地基脱 空判断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参考。
2024-11-28 iGeo
青藏高原的持续抬升导致黄河上游下切,从而带动支流大河坝河在 同德盆地快速下切,使得同德盆地由沉积区变为侵蚀区,泥石流开始发育。不 同于基岩下切区泥石流,本研究区泥石流沟道下切速度快,物源补充及时,暴 发频率非常高,严重影响了道路和盆地表面草场安全。根据河流下切程度和岩 性组成,大河坝河可以分成沉积区、过渡区和山区三个河段。通过无人机搭载 高精度的雷达扫描,系统分析了同德盆地沉积物的颗粒分选特点,大
2024-12-20 iGeo
利用有限元程序 ADINA 对足尺超规预埋件承载力试验进行数值模拟分析,揭示了超规预埋件在整个加载 过程中裂缝的出现与开展,分析了超规预埋件不同部分( 预埋板、预埋锚板、预埋锚筋) 的受力特点。超规预埋件即 使采取防止抗弯的措施,在实际受力时也要产生弯曲变形。
2024-11-28 iGeo
基坑开挖过程中的卸荷作用,会导致基坑坑底产生回弹变形,而工程桩的存在对基坑回弹变形的影响不可忽 视。利用有限元软件 PLAXIS 3D,以某长大隧道工程为依托,通过模拟不同工况的计算,研究坑内工程桩对基坑回弹 变形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坑底工程桩的桩长、桩径、桩刚度在一定范围内对基坑回弹变形有着非常显著的影响, 而超过一定范围后影响并不明显,因此合理选取工程桩参数可以实现对基坑回弹变形的有效控制。
2024-12-20 iGeo
利用有限元软件 ADINA 建立了改进焊接箍筋钢板 - 混凝土组合连梁数值计算模型,分别对 嵌有 8mm、10mm 和 12mm 厚度钢板的钢筋混凝土 - 钢板组合连梁的抗震性能进行计算分析。结果 表明: 3 种钢板厚度对连梁混凝土的破坏过程和范围影响不大。而钢板本身的损伤较小,表明具有进 一步承载和变形的能力; 计算得出的滞回曲线形状饱满,试件有较好的延性与耗能能力。墙肢部分 的箍筋轴向应变值处于较低的水平,能保证对边缘构件中受力纵筋的约束作用。
2024-11-28 iGeo
植物根系的结构特征包括形态和层次结构,对根土复合体力学特性影响显著。通过开展黑麦草生长参数测试 及直剪试验,获得了不同时期根土复合体的力学特征;采用自主研发的 MechRoot 程序建立了符合黑麦草根系结构特征 的根土复合体模型,研究黑麦草不同形态和层次结构根系在直剪过程中的轴力水平以及占比情况,阐明了根系形态与 层次结构对根土复合体力学特性影响及固土作用机理。研究表明:植物根系能明显提高土体的强度,根土复合体的抗 剪强度增加主要是由黏聚力增加引起,增幅最大达 4.99 kPa;随根系形态复杂程度增加,剪切过程中根系能够调动更大 范围土体抵抗剪切变形,根系周围的剪切带和塑性区分布范围不断增加,并向根系周围集中,根土复合体的抗剪强度 提高;根土复合体剪切过程中,各层次根系发挥作用逐渐变化,一级根、二级根、三级根的轴力水平分别为 3.87,1.50, 0.15 N,随根系生长发展,二级根、三级根参与到根系固土作用的比例不断增大,最大贡献分别为 43.69%,13.80%。
2024-12-20 iG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