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近年来高层建筑的大规模建设,基坑开挖深度逐渐增大,由于深基坑通常位于城市的繁华地带,且 常常紧邻各种建筑物,如何处理好基坑开挖及支护等施工过程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成为基坑工程研究的关键。以 近接浅基础建筑物的桩锚支护结构深基坑为工程背景,基于现场实测数据深入分析了桩体变形、桩顶位移和建 筑物沉降等变化规律,基于Plaxis有限元软件建立数值模型,经模型计算结果与现场监测数据对比选取合理的土 体本
2024-12-25 iGeo
双面加筋路堤作为加筋土挡土墙的一种衍生结构,沿袭了加筋土挡土墙优良的抗震性能,被广泛应用于道路 建设工程,然而国内外关于双面加筋路堤的抗震设计还不够完善,采用的基于极限平衡法的抗震设计仍存在诸多问题。 采用基于 PLAXIS 软件的有限元分析方法,对双面加筋路堤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动力特性分析,结果表明,地震作用下 双面加筋路堤的各层筋材最大内力分布、单侧面板侧移形式及路面沉降形式同单一的加筋土挡土墙
2024-12-25 iGeo
针对上海和天津软土地区敏感环境下的深基坑降水工程,对比由室内土工试验获得的土体剪切模量 G 与抽水 试验反算得到的剪切模量 G及土体小应变初始剪切刚度 G0 之间的关系,采用土体小应变模型(HSS)分析 G G/ 0 – 关 系,指出敏感环境条件下,基坑降水引起土体应变范围约为 0.1%~0.5%,可取土体剪切刚度 0 G G = 0.25 ~ 0.35 估算土 层变形。以上海地铁 1
2024-12-25 iGeo
为了研究软土地基结构性改变对基坑开挖围护墙变形、地表沉降及其邻近地铁隧道位移和弯矩的影响, 针对宁波粉质黏土,采用在重塑土中掺入盐粒和不同质量分数水泥的方式制备人工结构性土,开展一维压缩试 验和三轴试验研究原状土与人工结构性土的工程特性,分别通过压缩性指标、抗剪强度指标和结构屈服应力验 证和建立水泥质量分数与土体结构性之间的联系;采用 Plaxis2D,分析土体结构性改变对基坑开挖过程中围护墙 水
2024-12-25 iGeo
考虑到云南省境内不同地区气候类型多样、地 形 地 貌 多 变、工程地质条件复杂等因素,采用大型有限元软件 ADINA 对云南省特殊条件下的人工挖孔灌注桩的桩顶沉降、桩身轴力、桩端阻力等工作机理和影响因素进行详细 研究,并与现场数据加以对比,进行相互验证,结果显示:荷载-位移曲线基本分3个阶段;在桩土相互作用过程中, 桩周土体呈现以桩为中心的“盆式”沉降状态;桩身轴力随深度传递的变化规律;桩端阻力随着桩顶荷载的增加不断 增大,同时桩端的荷载分担比也不断增加。
2024-12-20 iGeo
山区机场高填方边坡的变形失稳是目前机场研究的热点和难点,特别是边坡治理联合支挡结构的协同变形 工作机能是当下尚未解决的难题之一。以攀枝花机场 12# 高填方为例,基于原设计锚索–抗滑桩–加筋土挡墙治理 方案,运用 BIM 技术进行模型设计,达成三维可视化分析。以后排桩顶部增设垫层优化为研究对象,结合有限元 计算,开展试验研究,对比分析垫层对控制填土内部塑性协同变形发展及综合支护体系的影响。研究表明
2024-12-25 iGeo
为探讨串珠状岩溶区桥梁桩基的沉降变形特性及其稳定问题,给出了按桩顶变形控制桩身竖向承载力的 简化荷载传递法。结合位于深度逾百米的串珠状岩溶区桥梁群桩基础进行了沉降对比计算,并采用 ADINA 软件 对桩端是否压浆进行了有限元数值分析。结果表明: 桩端不压浆时,两种简化方法与规范法计算结果较接近,但与 有限元分析结果相差较大; 而桩端注浆时,理论与数值计算结果吻合较好,证明了“短摩擦桩 + 桩端压浆”的处理方 案较长摩擦桩方案不仅能降低施工难度、有效控制沉降,且能满足整体稳定性要求,是串珠状岩溶区桩基设计的一 种有效处理方法。
2024-12-20 iGeo
针对山区公路路基拓宽改建的特殊性,运用非线性有限元法,开展衡重式挡土墙修建、新路基逐层分步填筑的动态 施工力学行为数值模拟。针对新路基是否加筋、加筋层位以及衡重台上下方新路基填土压实状况的差异性,对新旧路基稳定 安全性、滑动面形态、沉降、挡土墙变位等力学响应的影响开展参数敏感性分析。结合室内模拟墙体不同主动位移模式下拓 宽路基土工离心模型试验成果,考察新旧路基顶面沉降与挡土墙变位的动态耦合关系。在
2024-12-25 iGeo